3月18日,制冷設備、配件龍頭盾安環境(002011.SZ)公布了年報。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5.79億元,較2011年同比增長50.46%;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僅僅為2.98億元,同比增長1.54%。觀其年報,曾名噪一時的光伏產業已成為其一塊“毒瘤”,幾塊資產均告虧損。而截至2012年底,盾安環境旗下光伏總資產達30余億元,足足占了總資產101億元的三分之一。
如今無數光伏小企業早已偃旗息鼓,巨頭無錫尚德面臨破產,盾安環境的光伏產業又將何去何從?
多晶硅已成最大“窟窿”
2009年盾安環境注冊成立全資子公司內蒙古盾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盾安光伏”)。盾安光伏的年產3000噸多晶硅項目(一期)總投資額達18.82億元,項目建設期2年。按計劃項目投產后將實現年銷售收入10.77億元,平均年利潤3.11億元。
盾安光伏所在的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當地政府,為招商引資,也開足了“綠燈”。
一位接近盾安環境的知情人士向記者講述:“土地的話,在我們(諸暨)店口,300萬/畝也買不到,但在內蒙這個地沒什么價格的。”
據悉,盾安光伏的年產3000噸多晶硅項目(一期)占地1000畝。
該項目一期于2010年4月全面開工。2011年9月19日,項目各項主要工藝和生產流程已經調試完畢,并于當天正式投產。
僅時隔一個月,美國對華光伏企業“雙反”拉開了序幕,國內光伏產業快速降溫。耗資打造18.82億元的多晶硅項目,也未能給盾安環境2011年度如期貢獻業績。
盾安環境2011年報顯示,因盾安光伏等項目建設,使得在建工程從2010年的4.84億元增至14.98億元,增幅高達209.70%。盾安環境來自全資子公司盾安光伏的應收關聯方款項達6.91億元,占其他應收款余額的比例52.64%。
而2011年盾安光伏實現營業收入-1686.95萬元,對應的凈利潤也只有-88.39萬元。
2012年,盾安光伏成了所有子公司中最大的“爛攤子”:總資產30.31億元,凈資產5.34億元;實現營業收入-6452.81萬元,凈利潤為-6372.35萬元。
電站進度刻意拖延
除涉足多晶硅項目外,公司配套的下游光伏電站也在內蒙古同時啟動,但進度一拖再拖。
據盾安環境2010年4月公告,其擬設立全資子公司內蒙古盾安光伏電力有限公司(下稱“內蒙盾安電力”),注冊資本4300萬元。
內蒙盾安電力光伏電站項目安裝容量10MW,總投資額2.14億元。項目建成后并網第一年即可達到設計發電能力,計劃2010年5月開工,2010年12月便可投產,建設期僅6個月。預計每年實現營業收入2388.87萬元(按1.4元/Kwh計),第八年開始產生盈利。
但盾安電力的電站完工期整整推遲了兩年。2012年中報顯示,其“內蒙古烏拉特后旗10兆瓦光伏電站項目計劃今年內建設完成”。
遲遲未完工背后的原因在于,若按原進度投資,而硅片成本價格高企,公司根本沒有錢賺。
據上述知情人士介紹,“內蒙盾安電力的電站項目實際投了約1.14億元,因為硅片價格下降。若按原來硅片價格在目前1倍以上的話電站要虧的。到去年的時候,應該屬于盈利了,我們才做的。”
2011年12月,在光伏“雙反”的背景下,盾安環境還是逆市啟動了甘肅盾安光伏電力有限公司(下稱,“甘肅盾安電力”)金塔10MW光伏電站項目。
金塔電站項目總投資1.51億元,預計建成后每年實現營業收入1457.62萬元(按含稅電價1元/Kwh計),第八年開始產生盈利,年利潤總額1347.26萬元。項目建設期為1年。
但如今也只是“畫餅”。
上述人士透露了進程,“甘肅(項目)我們成立了,但沒有投,還在審批。”
財報顯示,剛剛完工的內蒙盾安電力債臺高筑,總資產和凈資產各為1.87億元和2842.31萬元。內蒙盾安電力和甘肅盾安電力凈利潤各為-20.86萬元和-29.13萬元。
剝離或為優先考慮
其實,近兩年盾安環境也在設法盤活這塊資產。去年下半年,公司一度籌劃剝離光伏資產。
2012年10月29日,盾安環境因籌劃重大事項而蹊蹺停盤,但僅隔1日便復盤,并終止籌劃了相關事項。該次重大事項籌劃便是與相關方商討對光伏業務進行處置。
對此,該知情人士含蓄地表示,“去年我們停過牌,也討論過,上市公司也要考慮短期股東的利益,但覺得那時時機還是不成熟。”
盾安環境最新項目進展公告顯示,“基于當前光伏行業有復蘇的跡象,光伏科技計劃自2013年4月起,逐步提升產能到300噸/月以上,以進一步考驗系統的成熟性,驗證在技術和成本控制上的優勢和能力。”
但在該知情人士的字里行間,盾安環境光伏產業或是兩手準備,不排除剝離的可能, “要考慮上市公司短期的股東回報”。
眼下,就原先優厚的上網補貼電價而言,政策已不復存在。
近期剛公布的由國家發改委下發的《光伏上網電價征求意見稿》,內蒙古、甘肅等地的上網電價調整為0.75-0.85元/Kwh。這相對于內蒙盾安電力和甘肅盾安電力原來預計的1.4元/Kwh和1元/Kwh來說,降幅近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