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組件生產商超日太陽(002506.SZ)從上周四起宣布停牌,其給出的理由是“擬披露重大事項”。坊間猜測,其在海外購買礦產或許有了新進展,或者是這家企業在洽談某些重大的合作、并購事宜。
不過,記者從多方獲得的消息顯示,超日太陽可能正在追收應收賬款,為明年的年報業績做準備,但昨日該公司相關部門未就此事給予回應。
今年第三季度,超日太陽的總收入為10.36億元,應收賬款則為33.42億元,比期初增長了51%,應收賬款占總資產的42.3%,顯然買方對其的賒賬額并不低。
國泰君安分析師侯文濤告訴本報記者,不僅是超日太陽,今年以來光伏企業的應收賬款整體呈現攀升的走勢。
記者了解到,國內上市的16家光伏設備及電池、組件生產行業公司于去年前三季度的總營業收入為249.5億元,而今年前三季度為162.5億元,營業收入實際下降了34.87%。如果加上逆變器、輔材等周邊的7家光伏公司之后,23家公司的總營收仍同比下降了18.5%,但值得警惕的是,光伏公司的應收賬款總額則從2011年的前三季度的280億元左右,提升到了今年前三季度的350億元以上。
“這些數字證明,目前我國的光伏企業雖然仍有產品在持續銷售,但銷售之后的資金到賬是非常差的,有些公司完全屬于賒銷,否則不可能在同比營收下降的情況下,應收賬款還在惡性放大。”侯文濤表示。
記者經過多方打探獲得的消息是,目前超日太陽停牌的主要原因與該公司正追賬有關。去年10月到今年4月期間,超日太陽4次修改了公司的業績數據,最初確認的2011年全年凈利潤是“同比上漲50%以上”;到了今年4月中旬,該公司則更改凈利潤為-5853萬元,營收數字也同比下滑。
超日太陽屢次修改業績,除了“部分貨物沒有發生物權轉移”這一因素影響外,另一點則是海外(如意大利)等國家的太陽能補貼政策不確定,因而促使超日太陽公司在應收賬款追加計提比例的提升。
一家大型太陽能生產商的財務負責人楊先生對記者說,應收賬款的普遍增加,根本原因是市場競爭激烈且產品同質性強所導致的。由于供過于求,買家在選擇賣家時首先會看產品的銷售價格是否足夠低廉,而賣家的組件效率、產品質量及質保期也相差不多,接下來買家便是比較賣家的賬款支付時間。 楊先生供職的這家光伏企業,今年年初是40多天的應收賬款期限,而今年第三季度已提升到了70多天。
目前,各家光伏公司也有自己的止損、防壞賬招數,畢竟光伏行業波動劇烈。多位光伏行業人士表示,光伏主要出口市場的歐洲地區經濟黯淡,銀行信貸急劇緊縮,應收賬款風險也加大。
光伏企業在簽訂合同時,往往會讓買方及時開具信用證。與此同時,光伏公司在壞賬計提上也應更充分。比如超日太陽在今年二季度末時補充計提了應收賬款的壞賬準備,從期初的8.73%提升到了9.54%,壞賬準備額為2.7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