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即將在布魯塞爾舉行。而就在兩周以前,歐盟委員會卻不顧中方反對,對中國光伏電池發起了反傾銷調查。一時間,“光伏大戰”、“太陽能戰爭”的字眼充斥報端。此次領導人會晤到底會在這個問題上有個什么“說法”,人們都在看。事實上,“說法”有且僅有一個,那就是對話與合作。
領導人會晤是中國和歐盟之間最高級別的對話機制。自1998年首次領導人會晤至今已過去了14年,在歷屆會晤的引領下,中歐關系出現了許多可喜變化。歐盟連續八年成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雙方經貿額在十年間翻了兩番。這些數字的背后,是雙方相互依存的日益加深。中歐合作已經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
在當前全球經濟低迷和歐債危機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歐洲經濟持續低迷,投資需求疲軟,實體經濟不振。而中國作為歐盟的貿易伙伴,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今年前8個月,中國對歐出口同比下降了4.9%,不少外貿出口企業出現經營困難。這個看似復雜的形勢其實是個單選題,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同舟共濟。歐洲要想走出債務泥潭,加強對話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而歐洲經濟如能實現復蘇,則必定是中國經濟的重大利好。歐洲人應當看到,經貿領域的合作是中歐關系進一步發展的推手,也是中歐各自經濟發展的需要。在這個時候用貿易救濟措施限制中國企業及中國產品進入歐盟市場,是一種極不明智的短視行為。
中國和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聯合體,雙方沒有地緣沖突,相互發展各有需要。這決定了中歐雙方是不可或缺的戰略合作伙伴,“合則兩利,斗則俱傷”。向自己最重要的貿易伙伴揮舞保護主義的大棒,其結果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事實上,對于具體問題上的分歧和摩擦,只要雙方在談判桌上把問題攤開來談,不怕談不出結果來,只要雙方堅持合作的主流,最終就一定會看到水滴石穿。
丘吉爾說過,“吵吵總比打好”?峙逻要再加上一句,“合作總比對抗好”。目前中歐合作處于關鍵的發展時期,“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雙方應牢牢把握好互利共贏的合作核心,用開放的胸襟去討論問題,用合作的精神去解決分歧。這不僅能使雙方的合作之路越走越寬,也會向整個世界釋放中國和歐盟堅持對話合作,共謀未來發展的積極政治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