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企業還沒從美國的“雙反”中緩過氣來,近日,歐盟又宣布對中國晶體硅光伏組件和關鍵組件(電池及硅片)等發起反傾銷,原本就不景氣的光伏行業“雪上加霜”。記者昨天從南京市商務局了解到,此次“雙反”涉及南京市59家企業。
貿易戰后果是“兩敗俱傷”
最怕什么來什么。就在今年年初,光伏企業還默念著,歐盟可不要學美國搞“雙反”,幾個月后,噩夢就來了。
9月6日,歐盟正式發出通知“將對原產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進口晶體硅光伏組件和關鍵組件(即電池及硅片)進行反傾銷調查”,涉及金額超過200億美元,是中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貿易戰。“雙反”對不少企業是“致命”的。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直言,很多企業面臨破產的危險。
當前,中國的光伏產品90%出口海外,其中,歐盟市場占據了中國光伏出口市場的60%。江蘇省更是光伏產業的“高地”,在江蘇,光伏產品95%出口,一大半出口到歐盟。江蘇光伏產品占據全國70%和世界50%的市場份額。
昨天,江蘇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操更生判斷,這場貿易摩擦“是擋不住的”,但最終結果肯定是“兩敗俱傷”。中國是光伏產品的出口大國,但同時也是進口大國,每年進口很多光伏產業鏈上高端產品,貿易戰打起來,對峙兩方勢必都要出招。
歐盟比美國“雙反”條款還苛刻
今年5月,南京20家企業被美國光伏“雙反”所累,而這次歐盟出手,波及企業增長到59家。
南京市商務局人士介紹,查詢今年和去年的出口記錄,全市有59家企業的光伏出口產品在此次調查范圍內,包括江蘇省華寧國際技術貿易公司、南京市對外貿易有限公司、南京法斯泰克機電有限公司等。受國外市場不景氣影響,今年這些企業的出口量已經出現“大滑坡”,1—7月,出口額僅為576萬美元,同比下跌了70.7%。
江蘇輝倫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濟波告訴記者,歐盟發起的“雙反”相當嚴厲,美國的“雙反”還留了一條路,只要“光伏電池”原材料不是采購于中國大陸,將不在征稅范圍內,因此可以去臺灣采購電池避稅,可此次歐盟讓你“無路可走”。
德國是中國光伏產品的最大出口國,近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時曾表示,愿意通過協商解決光伏產業的有關問題。這是否會對未來形勢發生轉機?對于這一消息,蔡濟波說,昨天早上,他們聘請的律師已經進駐了企業,律師觀點并不樂觀,認為這僅僅是一種“良好的愿望”。
政府救市,要從市場入手
“目前,國內光伏產業全線虧損,曾經的龍頭企業尚德股票跌到1美金以下,接近‘退市’,江西賽維上半年負債率在88%左右,也接近破產。2007年多晶硅一公斤最高500美元,到今年最低才18美元/公斤。當前,歐盟又發起‘雙反’,如果政府還想救市,應該從市場入手。”江蘇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操更生說。
他說:“為什么日本不怕被‘雙反’,因為日本光伏產能有三分之一在國內消化,而中國呢,只有5%。中國國內市場沒有需求么?不是的,國內市場大得很,但是國內政策和體制上不夠開放,限制了光伏發電項目在國內的發展。”
對于很多大企業來說,回頭來發展國內市場已經非常難了。江蘇輝倫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濟波說,他們公司目前已經把重心轉到做國內電站、開發新興市場上來。但是這種轉型,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管用,對大企業來說,很難。“他們以前投得太多了,建國內電站是要重新投入的,他們現在沒錢了,拿什么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