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7日,上海WTO事務咨詢中心在其網站上公布了《歐盟及其成員國可再生能源政策及光伏行業補貼報告》、《歐盟及其成員國無線通信和電信行業補貼報告》、及《歐盟及其成員國汽車行業補貼報告》三份報告。
自1995年WTO《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定》生效,2004年第一起反補貼調查,至2011年6月30日先后有20個成員發起了共計262起反補貼調查,而中國成為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WTO成員。要改變這一境況,中國既要有效應對國外反補貼調查,也要借鑒WTO各成員方的有益經驗,根據WTO規則理清并調整補貼政策。
2011年以來,上海WTO事務咨詢中心選取可再生能源及光伏行業、無線通信和電信行業及汽車行業等熱點領域,對歐盟及其成員國的補貼政策進行整理研究,從中發掘出可供中國各級政府借鑒的經驗教訓。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歐盟補貼政策也有違反WTO規則之嫌,結合《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定》對這類項目作出分析,最終形成了此前公布的三份報告。
據了解,報告的信息來源主要是歐盟及其成員國官方網站、歐盟向WTO通報的補貼項目文件、WTO成員對歐盟反補貼調查的案件等。上海WTO事務咨詢中心期望通過報告的發布,能對經濟政策的制定者、實施者有所啟發,對從事補貼及反補貼研究的國內外學者有所幫助,為各國在補貼及反補貼方面遵守WTO規則,避免引發更多此類貿易摩擦給予參考。
報告簡介:
《歐盟及其成員國無線通信和電信行業補貼報告》注1
《報告1》特別指出了在歐盟無線及通信行業,起到主導地位的三大設備制造/供應商,阿爾卡特-朗訊,愛立信和諾基亞-西門子受到補貼的情況。在2010年6月由歐洲理事會簽署了“2020年歐洲戰略”,在其第五、六和七研發框架項目,已向上述三家公司提供了超過8.74億歐元的資助。2007年至2010年間這三家企業就從歐洲投資銀行獲得了遠超過7億歐元的非商業性資金支持。而早在2001年歐洲投資銀行就曾向上述三家企業提供了10億歐元的資金。
《報告1》顯示無線通信和電信行業在歐盟及其成員國的革新戰略框架下提供的直接資金資助、直接貸款、優惠稅收政策、出口信貸四方面的支持和補貼,使其成為歐盟少數引領全球的高科技行業。
《歐盟及其成員國可再生能源政策及光伏行業補貼報告》注2
《報告2》指出在歐盟于2009年6月頒布的“可再生能源國家行動計劃(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ction Plans)”的指導下,歐盟各成員國紛紛以本國的法律形式制定各自的支持性政策法規,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而且制定了政府層面的配套支持計劃。其中,德國政府通過了太陽能屋頂計劃(HDTP)向德國太陽能光伏制造商提供了5.1億歐元補助,德國在2010年光伏發電電價上的補貼就超過118億歐元,“太陽能屋頂計劃”和光伏上網電價政策為德國光伏產業的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頒布的積極有效的可再生能源政策為世界各國樹起了一面旗幟,也使德國成為太陽能能源利用的全球領先者。
此外,德國、英國、西班牙、意大利、法國、丹麥等歐盟主要成員國均在可再生能源生產和使用方面給予了有力的政策性補貼,并積極支持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研發和技術創新。這些政策性的補貼由歐盟各成員國的政府立法,或通過金融機構譬如歐洲投資銀行,給予該領域資金上或電力上的支持。由于這些積極的政府補貼政策,歐盟在該領域的發展一直處在世界領先地位。
《歐盟及其成員國汽車行業補貼報告》注3
《報告3》顯示歐盟在“2020年歐洲戰略”第七次研發框架項目計劃中,為汽車行業提供了巨額研發補助,其中包括雷諾公司(3.12億歐元,法國)、標致公司(1.77億歐元,法國)、奔馳公司(4.55億歐元,德國)、寶馬公司(1.86億歐元,德國)、大眾公司(1.8億歐元,德國)、以及沃爾沃公司(3.4億歐元,瑞典)。
同樣,歐洲投資銀行(歐洲最主要的非商業“政策性銀行”),也為歐盟小型汽車及零件制造商,如約翰遜控制、海拉汽車、CIE汽車、戴姆特汽車、SAAB、奧托立夫及埃貝赫公司等提供了補助。在2006年至2009年間,就曾向大眾公司提供了總計超過12.5億歐元的資金。
《報告3》指出歐盟汽車產業從歐盟各成員國政府得到了大量的救助資助。成員國政府如法國、德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瑞典等都宣布一系列的研發資金、補貼性貸款等項目的救助計劃,以促進汽車銷售和改善汽車行業的財務狀況。
數據顯示,2009年,歐盟對中國汽車和其他機動車及零部件的總出口額超過66億歐元。其中,德國的汽車零部件及整車和其他機動車輛出口額就超過了52億歐元。汽車和其他機動車及其零部件產品已成為歐盟出口中國最有價值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