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聯社紐約10月7日報道,一項新分析顯示,今年全球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量增長超過用電需求增長,可再生能源總發電量首次超過煤炭。
英國能源智庫恩伯公司7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太陽能發電量創紀錄地增長31%,風力發電量增長7.7%。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合計增長400太瓦時(1太瓦時等于10億千瓦時——本報注),超過同期全球總電力需求增量。
這份報告說明,只要持續投資太陽能、風能、水電、生物能和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即便電力需求激增,世界也能擺脫污染能源。
報告第一作者、恩伯公司高級電力分析師瑪烏戈扎塔·維亞特羅斯-莫蒂卡說:“這說明可再生能源可以跟上全球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
同期,化石燃料發電總量微降,降幅不到1%。
維亞特羅斯-莫蒂卡說:“化石燃料發電總量下降幅度雖小,卻意義重大。這是排放量趨于平穩的轉折點。”
恩伯公司分析了88個國家和地區的月度數據,它們的電力需求占全球絕大部分。需求增長的原因包括經濟增長、電動汽車、數據中心、發展中國家人口增加以及氣溫升高帶來的制冷需求。
通過燃燒煤炭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發電來滿足這些需求,會釋放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溫室氣體。這將導致更嚴重、損失更大、更致命的極端天氣。
報告中有幾部分專門分析中國、印度、歐盟和美國,四者合計占全球發電量和電力行業二氧化碳排放的近三分之二。
今年上半年,中國太陽能和風力發電新增裝機容量超過世界其余地區總和,化石燃料發電量下降2%。
印度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增長創紀錄,超過電力需求增長。印度的化石燃料發電量也下降了。
中印兩國排放量均下降。
未參與撰寫該報告的哥倫比亞大學薩賓氣候變化法律中心創始主任邁克爾·杰拉德說:“分析師們常說,可再生能源不會真正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這份報告卻顯示出與之相反的、令人鼓舞的跡象。”
然而,美國電力需求增速高于清潔電力發電量增速。該報告稱,在歐盟,由于風力和水力發電發展遲緩,煤炭和天然氣發電量增加。美國和歐盟的化石燃料發電及排放量均上升。
特朗普政府將聯邦政策從扶持可再生能源轉向扶持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生產,這給美國清潔能源市場帶來挑戰。特朗普政府終止了拜登政府時期的清潔能源項目資金,廢除了與氣候相關的監管政策,還叫停了風電開發。
同時,美政府解除了煤礦開采限制,給予燃煤電廠及其他污染行業兩年監管豁免,并向這些電廠投入大量資金。
特朗普上個月在聯合國大會發言中抨擊可再生能源,質疑氣候變化概念的真實性。專家警告,特朗普阻礙清潔能源發展的做法將產生長期影響。
杰拉德說:“聯邦政府大力推動人工智能發展,這將急劇推高電力需求,但政府又關閉了最便宜的新電力來源,即風電和光伏發電。這將造成供需缺口。”
研究機構“縮減計劃”組織高級科學家阿曼達·史密斯指出,“即便需求有所增長”,可再生能源“仍有機會取代化石燃料”。
但史密斯說:“對于可再生能源在美國繼續增長并取代化石燃料,我持謹慎樂觀態度。在世界范圍,我更樂觀一些。”
作者: 卿松竹 來源:參考消息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