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今年7月份我國單月用電量達到1.02萬億度,同比增加8.6%,這是我國月度用電量首次突破萬億度,在全球單一國家單一月份也同樣是首次,這一突破也引發國際國內的高度關注和討論。
在過去兩年,伴隨人工智能在全球實現突飛猛進發展,對于電力的需求也是與日俱增,都說“AI的盡頭是能源”,那么能源的未來到底是怎樣的呢?
本期《對話》邀請電力變革最前沿的實踐者和思考者,共同展望電力的未來。
他們分別是:
錢智民 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
朱共山 協鑫集團董事長
張傳衛 明陽智能董事長
對話嘉賓
唐人虎 中創碳投董事長
程 路 新奧數能科技CEO
曹開虎 能見能源研究院院長
當前中國的能源基本盤是怎樣的?
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錢智民介紹當前中國電力總體情況:“以典型的六七月高峰為例,煤的發電能占到60%左右,風光占16%,水電占17%,核電大概在5%,但事實上風光電的裝機量已經超過火電,只是風光能夠滿足的電力水平,一方面是靠天,一方面還由于它的間隙性,能夠利用的小時數比較低”。與此同時,錢智民還提到,當前公眾對電力缺電的承受能力比以前低了,萬一現在停上個半小時、一小時電,老百姓承受不了,各行各業也承受不了,所以在新的形勢下,對電力保供可能也帶來全新的挑戰。
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表示:“不能以總的裝機量核定發電的產出量,風和光是無限的,但是它先天性的是一個補充能源,未來一定能夠成為主力能源,但需要建立數字化、智能化的大模型,構建新型能源系統,源網荷儲用和數字要全部結合起來。”
明陽智能董事長張傳衛提到:“不能把風光電當成是大距離送電或大規模發電來看待,它的屬性就是實現生產和消費屬地化,它的經濟性和價值都在這里。第二,它可以解決新的產業發展綠色化,當前新型工業體系與新型能源供給體系,比如數字算力以及農業農村現代化,未來主要靠的都是綠色電力。”
當下電力消費呈現哪些新趨勢?
新奧數能科技CEO程路表示:“當下電能占終端用能的比重越來越高了,以前家用電器就是電視、電冰箱這些家電,但現在電動汽車、掃地機器人、智能設備越來越多。中國現在在終端用能的比重,電能已經超過了30%,預計到2050年會超過60%,還要再翻一番。這會帶來電力結構有非常大的變化”。
能見能源研究院院長曹開虎提到:“到2030年我們國家的電動汽車的保有量可能大概到1.5億輛左右了,這個量是什么概念?理論上它的最高負荷可能是要達到25億千瓦。這個就跟整個全社會的用電的功率就差不多了,這樣如果電動汽車行業無序、政策不加以引導,技術上創新不夠快,可能對于整個電力系統會造成一個巨大的沖擊。”
中創碳投董事長唐人虎表示:“當前AI數據中心對電力需求激增,2024年用到大概2000多億度電,到2035年,大概一年需要1.2萬億度電這樣一個概念。這種負荷帶來的需求怎么去滿足它?所以供給和需求的匹配,在現在這個階段確實面臨一個新階段,有可能單靠以前的純粹政策,純粹機制,純粹情懷都解決不了,就得靠未來數字化的工具,如何能更有體系的匹配到位,可能是未來消費側和供給側需要去持續碰撞的”。
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錢智民也補充到:“雖然AI起來了,電動汽車也起來了,但是這些對電力的需求里面有一樣東西也要放進去,那就是綠色電力的需求,我們出口到歐洲的設備,2026年初就開始收碳稅了,所以其實對電力消費的需求里面還有一個綠色的需求,這也是能源和電力行業當前面臨的一個重大的問題”。
虛擬電廠的出現到底會如何重塑電力的未來格局?
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在節目里提到:“如果虛擬電廠真正推開,現有的發電總裝機量可以減少10%到15%,當下事實上大量發電站并沒有發揮出真正作用,很多裝機都是為了最高時段,最尖端負荷。有了虛擬電廠后,最尖端的負荷可以通過虛擬電廠解決。”
明陽智能董事長張傳衛談到:“十年前就有一個夢想,消費電力不僅不需要付費,還會得到補償,當我們實現虛擬電廠后,家里的能源消費方式也隨之發生變化,你自己可以自由組合你的電力消費方式,你的電動汽車,家里面的小儲能系統,還有屋頂太陽能系統,都可以構建你的電力資產,通過虛擬電廠,還有個碳資產的價值。可能一年下來你沒有支付1分錢電費,還掙得了能源應有的資產收益,這種可能今天已經實現了。”
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錢智民補充到:“現在的電網,因為新能源多了它就不好調節,不好控制,但是假如有很多的虛擬電廠在那兒,電量就可以由虛擬電廠來進行調節,高峰的時候,缺電的時候,虛擬電廠可以幫它把負荷降下來,最重要的是,虛擬電廠形成的調節能力的成本,是實體電廠解決調控能力成本的十分之一,而且還對大家都非常有利,對電網安全,對用戶用電安全都有利”。
能見能源研究院院長曹開虎介紹到:“虛擬電廠最大的特點是對整個電力系統中已有的分布式資源進行了二次利用,既不需要新建,也不增加大的固定資產投資。真正的虛擬電廠是通過軟件平臺,對于社會零散的分布式資源的聚沙成塔的過程。”
新奧數能科技CEO程路補充到:“虛擬電廠看不見摸不著,它又真實存在。它底層是一張物聯網,把每個家庭,每棟建筑,每輛車,每個工廠都連接起來,中間是一張AI的決策大腦,自下而上去集聚,并參與電網的各種交易、響應、調節。第三,它一定是延伸到終端,是可調、可控、可觀、可測。”
電力的未來到底是怎樣的?
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錢智民:“我認為未來的AI是靠能源來成就的,未來的能源又是靠AI相互促進來成就的,所以我說AI的盡頭是能源,能源的盡頭就是AI。”
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電力加算力等于未來的生產力,未來就是構建一個新型的電力體系。”
明陽智能董事長張傳衛:“未來能源不再是一個價值的本身,而是用能源本身來創造價值。”
新奧數能科技CEO程路:“未來電力是什么樣的?電力和算力觸手可及,以后可能會生活在一個科幻的世界里面,能源有點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狀態,背后來自于我們的AI大腦,將來能源的系統也可能沒有人參與,就是靠AI的大腦去指揮整個運行系統的最高效率、最佳安全、最低成本。”
作者: 來源:央視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