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河南發文推進三類源網荷儲一體化建設,被視為在新能源產能消納、用戶用能降本上的一次制度環境創新,走在了全國前列。
面對工業用電價格高、全省電力供應存在缺口、新能源并網消納難等挑戰的交織,河南在能源領域下出這一步大棋。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被視為破局解題的思路。
政策出臺近半年時間,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接下來的鋪開與推廣中,又有哪些經驗與思考?
我省已實施192個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
河南,是全國的能源生產大省,更是消費大省。2023年,河南人均年用電量4143度,僅為全國人均年用電量的65%左右,電力供應存在著缺口,保障壓力較大。與此同時,河南的工業用電價格較高,高于鄰近的山東等省份,企業負擔較重。
近年來,隨著河南深入實施綠色低碳轉型戰略,能源轉型速度持續加快,主要指標邁入全國前列。目前全省可再生能源的發電裝機容量為7337萬千瓦,占全省總裝機容量的50.7%,首次超過火電成為第一主力能源。
分布式能源裝機容量急劇增長的同時,河南新能源并網消納問題日漸凸顯。
大力發展新能源,通過源網荷儲一體化做好源、網、荷、儲不同環節的協調互動,成為河南面對這些困難和挑戰的出路。
今年5月,河南省發展改革委圍繞工業企業、農村地區、增量配電網等3類場景分別出臺“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實施細則(暫行)”,以自我消納、自主調峰為主,由用戶自發自用,不向大電網反送(農村地區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除外),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促進能源產業清潔低碳轉型。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從河南省發展改革委了解到,截至11月4日,河南省已分四批實施了192個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其中工業類131個、農村類37個、增量配網類24個,已實施項目總投資約290億元,預計每年可促進“綠電”消納80億度,減少用電成本12億~18億元。
河南省能源規劃研究中心、中國電建集團華中電力設計研究院規劃咨詢院副院長韓軍鋒認為,源網荷儲一體化有利于實現綠電就地就近消納,顯著提升新能源消納水平。長遠來看,將提升非化石能源供應占比,推動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并帶動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促進多領域投資增長。
源網荷儲一體化的蘭考經驗
2018年,蘭考縣被國家能源局確定為全國首個農村能源革命建設試點縣。在蘭考縣國電投新能源產業園,華耀新型光伏組件項目負責人王建算了這樣一筆賬:“工廠一年用電量大約在2000萬度。未來用上綠電后,電費將從八毛每度降到六毛五每度,一年能省150萬到200萬元。”
開封市委常委、蘭考縣委書記陳維忠表示,“以源網荷儲一體化打造的零碳園區,吸引了華耀光電、北京純鋰、中天新能源裝備等一批重點項目落地見效,成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源網荷儲一體化也讓村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以前電費實行階梯電價,基準是每度五毛六,最高每度八毛六。現在用上村里的‘綠電’,只要五毛每度。”蘭考縣付樓村村民傅麗萍細算著電費的變化。
11月2日,在“農村能源革命付樓沙龍”上,與會專家學者探討農村源網荷儲一體化的“付樓經驗”。付樓村所實施的“整村開發類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每年光伏發電量超過130萬度,按照“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真正將能源開發和鄉村振興結合起來。
從“遠方來”到“身邊取”,蘭考先行先試的經驗,證明了提高能源自給率是必要且可行的。
河南省能源局副局長申琳在沙龍上表示,下一步河南將在源網荷儲一體化上持續深化,拓展更多的應用場景,努力為全國電力系統改革探索出可復制、可檢驗的典型模式和實施路徑。
建議
可考慮更靈活的儲電儲熱相輔的儲能模式
毋庸置疑的是,河南源網荷儲一體化的政策走在了全國前列。但企業和地方政府需要時間去理解,執行過程中也難免遇到疑惑。
在大量審閱項目申報文件時,韓軍鋒發現,企業和地方的積極性是有的,但部分地方對政策的理解把握還不夠準確,部分企業缺乏對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的整體規劃和具體建設計劃,在源網荷儲各環節協調互動思路方面不夠清晰,項目實施方案質量有待提高。
未來,隨著河南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的廣泛復制與推開,還有哪些發展的想象空間?
鄭州大學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張瑞芹建議,放眼全國的優秀案例,河北“平山營里—白洋淀—西柏坡三級源網協同能力提升工程”,構建了涵蓋高、中、低三個電壓等級的源網荷儲微電網,具備一定的借鑒意義。
圍繞著源網荷儲中的儲能環節,張瑞芹提議在電力本地消納基礎上,應結合工商業用能側的需求,考慮更靈活的儲電、儲熱相輔的儲能模式。長周期儲能,則要靠氫儲能的發展。
“河南省是經濟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潛力。源網荷儲一體化的推廣應用,將有效整合河南新能源產業資源,進一步拓展市場空間,推動源網荷儲、微電網、虛擬電廠發展,構建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新能源體系,帶動新能源產業發展。”張瑞芹總結。
作者: 高瞻展 周茜 來源:河南商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