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光伏產業處在最好與最壞并存的時刻,在陣痛中破繭成蝶的重要轉換期。行業正在經歷的不是以往三五年一輪的周期性迭代,而是光伏大變局來臨之前的一場預演。”6月13日,第十七屆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展覽會(SNEC2024)在上海正式啟幕,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在會上指出。
今年第一季度,我國光伏制造環節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光伏應用市場發展超出預期。然而,在產能快速擴張、產業技術升級迭代的同時,也帶來了供需格局的改變,光伏產業正在穿越新周期。
對產業發展堅定信心
2024年第一季度,我國光伏產業制造環節繼續保持增長態勢。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初步測算,我國(指我國企業在國內的基地)多晶硅、硅片、電池和組件產量分別約為52萬噸、240GW、173GW和138GW,同比增長分別為92.6%、108.7%、64.3%和48.9%。同時,光伏應用市場穩步擴大,新增裝機為60.11GW,同比增長24.4%。
然而,受光伏產業持續高速增長的拉動,行業內企業擴產意愿強烈,隨著產能的快速釋放,造成一定的供需失衡與價格快速下降。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石永紅表示,光伏行業又走到了一個“坎兒”上,國內競爭激烈,海外形勢也復雜嚴峻。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也表示,過去一年,光伏行業經歷了一次大洗禮,行業出現了“量增價跌”的現象。
不過,能源變革的趨勢沒有改變,全球市場需求和發展潛力沒有改變。業內專家紛紛呼吁,光伏產業鏈的未來依舊值得期待,要堅定行業穿越周期的信心。
“去年我在SNEC大會上預測,2027年光伏將超過火電成為全球第一大能源,現在看來這一時間還要提前。按照目前光伏的發展速度樂觀預計,2024年全球光伏裝機規模有望維持在490~550GW的區間,很快可追平與火電的裝機差距。”朱共山稱,社會周期、金融周期、技術周期三重周期,將成為推動中國光伏淬煉穿越周期的新力量。
朱共山指出,光伏產業將呈現三大新特征:一是現有市場錯配反饋不影響產業高成長性趨勢,光伏需求仍將維持高位增長但增幅略有放緩;二是產業進入新質生產力時期,光伏技術革命性突破窗口期來臨,帶動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和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同步發生;三是光伏將深度嵌入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形成電網互濟、源網荷儲平衡發展、光儲氫醇氨、光儲充換算檢云一體化的耦合新路徑。
“當前全球光伏需求仍然巨大,光伏最終會成為行業的主力能源擔當。”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表示,要解決現存問題,還是需要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光伏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成本不斷降低,核心驅動力還是技術創新。光伏行業應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促進產業良性發展;另一方面,光伏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多,從集中式電站到光伏屋頂、光伏建筑,但是光伏用于建筑領域的標準目前還不成體系,標準建設嚴重滯后于產業的發展,因此,全行業需要共同努力推動適配不同場景的產品標準化工作。
“光伏前途無量,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要把握好節奏!鄙线~新能源董事長施正榮指出,光伏發電行業的未來確定性強,希望政府適時給予一些引導。
“光伏+儲能”前景看好
在甘肅省張掖市三墩灘廣闊的戈壁上,一排排深藍色的太陽能光伏板在陽光的照耀下泛起層層“漣漪”,不遠處,一排排形似“集裝箱”的“超級充電寶”正默默吐納著磅礴的電能。
作為一種儲存和釋放能量的技術,儲能被認為是解決光伏、風電等新能源間歇性及波動性,促進消納,減少棄光、棄風現象的重要手段。寧德時代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儲能對光伏等新能源的賦能作用主要體現在提高供電穩定性、平衡電力供需、優化能源結構等方面。
據介紹,儲能系統可儲存光伏等新能源在發電高峰時段產生的多余電能,并在用電高峰期或新能源發電不足時釋放。這既能應對新能源發電的隨機性、波動性和碎片化、提高供電穩定性,又可實現削峰填谷、平衡電力供需。此外,光熱儲能、V2G技術、光儲充一體等“儲能+”模式,拓寬了儲能技術在新能源領域的應用場景,進一步提高了電力系統的運行效率和調節能力。
“儲能的加入能夠更好地賦能光伏等新能源。多場景光儲融合技術的興起,為新能源行業的轉型破局提供了新的思路!北葋喌舷嚓P負責人表示,不過,目前光伏+儲能應用推廣還面臨著諸多難點和挑戰。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35.3GW/77.68GW·h。其中,作為新型儲能的重要組成部分,鋰電儲能市場需求旺盛。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2023年我國鋰電池總產量超過940GW·h,同比增長25%,其中,儲能型鋰電池產量占比約20%。今年1—4月全國儲能型鋰電池產量超過48GW·h。
業內普遍認為,下半年,全球儲能需求仍將保持旺盛態勢。全球儲能需求主要分布在中國、北美、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及新興市場。隨著全球能源轉型步伐的加快,各國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程度逐漸提高,進而推動儲能需求的增長。預計2024年,全球儲能新增裝機有望達到71GW/167GW·h,保持高增長態勢。
隨著上游材料價格的調整結束及去庫存進入尾聲,儲能產品的價格有望趨于穩定。在需求啟動和經歷合理的庫存消化后,產業鏈價格可能重啟上升通道。盡管市場需求持續增長,但儲能行業的競爭也將進一步加劇。企業需要明確的市場定位,提升自身技術實力,以應對市場競爭的挑戰。
“從需求端看,隨著儲能系統報價的下行,儲能的經濟性將進一步提升,從而推動裝機需求量的增長。從供應端看,低成本、長壽命、構網型成為儲能系統追求的技術方向,這將進一步提升儲能產品的競爭力,加速其商業化進程!笨迫A數能相關負責人分析道。
“未來,儲能的度電成本一定會降低到0.1元以下,當光伏+儲能的度電成本低于0.3元,真正的能源革命就會實現。光伏和儲能將構成‘新煤炭’,推動能源加速轉型。”遠景儲能相關負責人說道。
去海外尋找新商機
從硅料到組件,我國光伏制造各環節正在加速“走出去”。協鑫科技全資子公司協鑫科技(蘇州)有限公司與穆巴達拉主權基金旗下全資子公司MDC POWER HOLDING COMPANY LLC簽訂合作協議,探討合作開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首個多晶硅生產設施;正泰新能泰國基地首個硅片項目正式投產;晶澳科技越南基地5GW電池項目在建……
“走出去才能危中尋機!币殉蔀楣夥袠I的共識。在《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中,多位光伏企業負責人表示,海外項目投資仍將是2024年的重點方向。
“當前,全球產業鏈深度重構,中國光伏全面出海成為必然。與以往不同的是,在新一輪光伏出海中,綠色低碳成為最重要的全球通行證!敝旃采街赋觯甲阚E成為產品全球競爭力的“硬約束”指標。只有超低碳足跡與嚴格的碳鏈管理才有未來。
高紀凡表示,要站在國際國內雙循環或協同發展的角度看問題,未來應在創新上構建全球的融合體系,在產業上打破壁壘。
“出海有風險,不出海風險更大!本Э颇茉聪嚓P負責人向記者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把雞蛋放一個籃子,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是晶科對于出海所秉持的態度。同時,晶科能源會加強自律和合規性,尊重并遵守既定的相關法律法規,提升和掌握自己的話語權。前瞻性設計,充分論證,謹慎部署。
晶澳科技相關負責人則表示,我國光伏企業在布局海外市場時,要從產品技術、供應鏈建設、品牌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積極與國際接軌。“長久以來,我國光伏企業在全球市場上側重于硬實力的建設,在對外軟實力及品牌吸引力打造方面還需要有更大的投入和提升。同時,還要注重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共同開展跨國經營和技術創新,并注重培養具備國際化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人才。此外,對外布局的產能在選址和覆蓋范圍方面都需要進一步提升。要根據全球市場的需求和分布情況,優化全球生產和供應鏈布局,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有效利用。”該負責人說道。
“印度、歐美等國家和地區越發重視本國的產業鏈自主性與可控性,倒逼我國光伏企業從單一的技術、產品出海,向包括設備、原材料等在內的全產業鏈出海轉變!敝旃采筋A計,3~5年,中國光伏行業將完成第一階段的全產業鏈出海。
作者:張維佳 來源:中國電子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