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到5月底,中國光伏組件企業的庫存還有5GW,所以目前光伏市場主要還是消化庫存。”湖州阿祥陽光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羅之彤顯得有些無奈,因為今年歐洲市場的突然降溫,致使其去年投產的產能在短期內無法得到釋放。然而在一年前,歐洲市場的爆發性增長與對今年市場預期的過度看好,讓中國光伏產業掀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擴張浪潮,而當下,行業正在為去年非理性擴張買單。
瘋狂擴產后庫存嚴重過剩
去年9月曾以《‘史無前例’的擴張》一文詳細描述了當時國內光伏產業狂飆突進式發展的場景,事隔一年不到,當時的擴產激情還歷歷在目,對比今時的蕭條景象,令人不甚唏噓。
2009年產量居前五位的國內電池組件生產企業尚德、英利、晶澳、天合和阿特斯,都在2010年進行了大幅的產能擴建。無錫尚德總投資26.8億元人民幣開建上海閔行1000MW 新生產基地;英利于2010年7月初宣布擴大400兆瓦產能,到年底總產能可達1400兆瓦;晶澳宣布到2010年底產量將達到1.35GW,產能達到1.8GW。在大廠的擴產帶動下,業內中小企業同樣也進行了不同程度地產能擴張,其擴產速度甚至并不亞于幾個龍頭企業。與此同時,多家非業內上市公司對光伏產業也進行了策略性投入,產業資本和民間游資甚至熱錢也都在當時快速流入光伏產業。
而誘發2010年這一輪瘋狂擴張的,僅僅只是去年初開始爆發的德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為搶在FIT下調之前的“搶裝行情”。據IMS報告顯示,2010年全球新增光伏安裝量增長了130%,達到17.5GW,但中國光伏電池產能卻在這一年中,由10GW一躍而超過了20GW。
江蘇輝倫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興國回憶說,“2010年的光伏市場供不應求,企業只要有產品就能賣出去。”或許正是因此,2010年底德國的一場大雪和意大利光伏補貼政策的懸而未決帶來的市場真空期,并未驚醒沉醉于美好幻想中的光伏企業,他們仍在取消假期開足馬力生產。但當2011年3月中國光伏組件被采購商拒收而滯留意大利港口的事件發生后,人們才突然意識到倉庫加上渠道分銷商的存貨量已經很高。
IMS的分析師稱是此次意大利政府的補貼新政使得西西里半島的市場需求在一夜之間幾乎停滯,從而導致了較高的庫存量和終端市場價格的崩盤。“在上網電價補貼政策懸而未決的時候,依賴于意大利市場的各供應商面臨著旗下產品市場需求迅速縮減的局面。”IMS旗下分析師山姆•威爾金森(SamWilkinson) 表示,“盡管許多制造商正迅速調整生產,以期防止庫存過剩。然而,分銷商們已經屯有大量產品,全球光伏組件的總庫存量在2011年第二季度初已達到了創紀錄的10GW以上,因此許多公司開始降價清倉。”
連鎖降價是福是禍?
當供過于求時,價格下行便成為必然,一場光伏產業鏈連鎖降價潮就此引發,但這也意味著“平價上網”的目標更進了一步。
如果按照歐洲企業集體拒收中國光伏組件產品并提出降價30%的苛刻要求,就意味著目前僅有20%左右利潤空間的電池組件制造商需虧本銷售。有業內人士指出,組件滯留港口事件只是個案,中國光伏組件的降價不會如此大幅度。但市場研究機構Solarbuzz預測,由于供過于求,2011年組件出廠價可能面臨高達17%的跌幅,而未來5年,光伏組件出廠價將較2010年的水平再下降37%~50%。
盡管對意大利市場的前景并不那么樂觀,但IMS仍預計全球光伏組件市場在2011年內將出現積極增長。鑒于來自美國等新吉瓦級市場和歐洲各國市場的持續需求,全年的出貨量預計將增長近20%。
但如此的增速,對即將在今年第二、三季度釋放的國內巨大產能來說,幾乎是杯水車薪。因此估計在整個2011年內,組件價格都將一直處于下行趨勢。據一位光伏組件經銷商提供的今年1-5月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2月8日-14日,245瓦單晶硅組件報價在1.74~1.79美元/瓦,而截至5月中旬,市場價區間則已在1.48~1.67美元/瓦,下跌幅度近18%。
羅之彤告訴本刊記者,目前光伏組件的長單毛利率還能保持在15%左右,但短單毛利率只有5%甚至更低。如果組件價格繼續走低,甚至低于1美元/瓦,則上游硅料、硅片、電池片等價格也將隨之下降,光伏產業或將因此迎來平價上網的拐點。
據調查了解,從5月初開始,光伏電池組件價格大幅下滑趨勢已經逐漸傳導至上游硅料生產企業,前期價格一直堅挺的硅料價格開始大幅跳水。“5月5日在上海光伏展上,硅料價格還未下調,可數日后國際硅料市價突然急轉直下”某光伏企業歐洲分銷商描述道,近期整個光伏產業鏈的價格走勢震蕩異常,從硅料、硅片到電池片受下游市場需求影響紛紛出現大幅跳水的情況,甚至背板、鋼線等輔材也開始降價。
這也大大影響了一些尚在建設中的項目的預定進度。中國節能集團鎮江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姜利凱告訴記者,由于近期價格不穩,公司原定于5月的采購招標計劃將推遲到6月舉行。
根據PVinsights截至5月25日前一周的光伏產品價格數據顯示,多晶硅每公斤跌至62.5美元,周下跌7.41%,硅片下跌8.58%至2.45美元,電池片跌至0.9美元,下跌了4.26%,組件跌至1.33美元,跌幅3.62%。
Pvinsights預測,多晶硅下跌剛剛開始,預計年末可能跌至50美元左右,如果下半年銷售仍然遲滯,則可能跌到40美元附近,此時的毛利率仍然可以保持在50%。硅片和電池片的下跌空間有限,但隨著硅片下跌,分別將會降至2.3美元與0.9美元的位置。而組件目前的價格已經低于合理水平,如果市場向好,組件價格可能會有所反彈。
根據目前所有的情報數據,光伏電池生產的成本已經降到了0.91美元/瓦。而光伏產業鏈上下游尚存毛利率較高的環節,也因規模化的擴產推動了制造成本的下降,這是否意味著光伏“平價上網”的臨界點將隨著這波降價潮而到來?我們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