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后旗作為科爾沁沙地核心區,是打好科爾沁沙地殲滅戰的主戰場。近年來,科左后旗委、政府緊盯自治區實施“六個工程”有利時機,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實施好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堅持系統治理、集約利用,在放大和發揮綠色生態優勢中推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書寫打好打贏科爾沁沙地殲滅戰的科左后旗“時代答卷”。
早上9時,大唐蒙東新能源事業部興盛運維中心工作人員劉敏悅和同事一起來到大唐通遼市科左后旗100MW光伏治沙儲能項目區,對各種設備進行逐一檢修。檢查光伏板支架牢固程度、測量電流是否穩定、清理光伏板等等,28歲的劉敏悅干起活兒來得心應手。他說,第一份工作就能參與到這樣生態與綠色低碳經濟雙贏的項目,他感到非常高興和驕傲。
劉敏悅說:“2022年立項之初,我來這里踏勘時,現場還是荒蕪的沙漠。通過一年的綜合治理,項目區已經長出了豐茂的植被,與圍欄外的荒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除了光伏板固沙外,我們還采取了外圍防護林帶建設、牧草種植、藥材種植等其他治沙措施,進一步提高土壤質量和水土保持能力。我們希望通過長期治理,使土地從沙化狀態逐漸轉化為多樣化的植被生態系統。”
荒漠化治理離不開防沙治沙創新模式,更離不開管沙用沙的理念更新,只有將這兩項工作合為一體才能產生“1+1>2”的效果。在占地面積約4352畝的大唐通遼市科左后旗100MW光伏治沙儲能項目區,漫山遍野隨勢而建的藍色光伏支架和組件就像一把把大傘,有效減少陽光直射和地面水分蒸發,為植被提供了更加適宜的生存環境。像一個個鋼鐵衛士守護著科爾沁沙地,讓移動沙丘寸步難移,綠草逐漸占領沙地。大規模的綠電從這里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千家萬戶,沙地又煥發新的生命和活力,實現了生態與綠色低碳經濟雙贏。
“光伏+生態治理”的融合發展模式在科左后旗迸發出巨大能量,為科左后旗改善能源結構推動高質量綠色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劉敏悅介紹:“每年大約可以向外輸送19316萬千瓦時的清潔能源,相當于節約5.9萬噸標準煤。”
科左后旗林草局副局長田偉介紹,科左后旗2024年—2030年防沙治沙和光伏風電一體化工程總任務10.6萬畝,光伏裝機55萬千瓦、風電裝機20萬千瓦。其中2024年計劃完成防沙治沙2.2萬畝,光伏裝機10萬千瓦、風電裝機5萬千瓦。
2024年,科左后旗將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推動“新能源+治沙”項目與配套產業協同發展,探索風電、光伏和防沙治沙一體化建設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的新路徑,推動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構建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新局面。
作者:張春穎 來源:央廣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