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日前聯合發布了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3):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報告指出,碳中和進程中,清潔能源技術創新及發展成為全球技術競爭和博弈的焦點。2022年9月20日,國際能源署等機構聯合發布首份《突破性議程報告(2022)》,該報告評估了電力、公路運輸、鋼鐵、氫能和農業五大行業實現突破性目標所面臨的主要挑戰,如清潔能源技術創新投入嚴重不足,很多關鍵技術尚不成熟或處于研發初級階段。研究發現,在碳中和目標約束下,五大行業的能源轉型將會加速,CO_2減排的力度將會不斷加大,清潔能源技術創新和資金投入力度急需加大。五大行業的能源轉型,可能會形成新的綠色貿易壁壘,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造成巨大壓力。
報告稱,碳中和進程中全球主要經濟體清潔能源技術領域競爭激烈、博弈加劇。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已于2023年1月1日正式生效,該法案的部分條款對在美國本土或北美清潔能源企業給予優惠貸款或稅收減免,帶有強烈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色彩,引發歐洲一些國家的強烈不滿。2023年,歐盟快速出臺《綠色工業計劃》《凈零工業法案》《關鍵原材料法案》(草案),旨在緩解《通脹削減法案》的實施給歐洲清潔能源技術制造業帶來的巨大壓力,并擺脫對部分清潔能源技術產品對中國進口的依賴。
近年來,中國頒布相關政策,積極推進清潔能源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發展,但仍面臨很多挑戰。為實現“雙碳”目標,中國需要加大清潔能源技術投入力度,推動五大行業的能源轉型,積極與發達國家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清潔能源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提升國際影響力。
報告提到中國城市綠色低碳發展評價結果表明,試點城市繼續保持優勢,引領型試點城市表現最優。中國城市綠色低碳評價指標體系由“雙碳”態勢、能源轉型、產業升級、綠色發展、治理有效5個一級指標和15個二級指標構成,對2022年中國189個城市進行評估。
結論顯示189個中國城市的綠色低碳綜合指數平均分為80分。評價的城市中,深圳和北京的綜合指數高居榜首,且得分超過90分。上海、杭州、廣州、成都、廈門、三亞等城市排名靠前,排名前十多為低碳試點城市。綜合指數的區域分布特征為,東部和中部地區高于東北和西部地區,南方明顯高于北方地區。
作者:何詩霏 來源:中國商務新聞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