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


硅料專家交流紀要

2023-12-25 18:10:44 太陽能發電網

一、綜述

1.硅料行業產能翻倍形勢解析硅料產能呈現翻倍趨勢,特別是在2023年下半年,全年投產項目的總產能預計將達到231.6萬噸,相比去年年底增加了63萬噸。

國內硅料產量顯著增長,預計2023年將達到151萬噸,同比增長86%。同時,進口量從去年的9萬噸減少至6萬噸。

未來產能預期仍然較高,目前立項中的12個項目預計將新增140萬噸產能。預計到2024年底,總產能將達到370萬噸。

2.硅料市場成本與產能分析企業成本差異:從硅料生產線來看,各企業之間存在明顯的成本差異,主要影響因素包括電費、項目磨合期和品質穩定性。新項目在產能未達標或品質不穩定時,成本可能會增加。

產能消化與庫存:12月份硅片產能產量約為69GW,16萬噸硅料可以被消化,庫存并未明顯增加。近期硅料的消化情況良好,庫存保持穩定。

n型硅料市場份額:目前,n型硅料市場份額接近40%,其價格與p型硅料存在較大差距。優質企業在成本控制上具有優勢,可能仍存在利潤空間。由于n型硅料需求較高,優質企業的成本優勢明顯,具有利潤空間。

3.硅料產能與成本深度解析硅料生產量和市場需求情況:生產過程中破損比例較大,影響了硅料的總產量。然而,即使二級品質的產品也能滿足市場需求。

硅料生產成本分析:成本考量因素包括原料使用量、品質以及回用材料的比例。顆粒硅的成本正在觀察中,真實成本將在2024年更加清晰,預計與現有成本持平。

科技硅產量及利用概況:科技硅的摻雜比例不大,月產量約為2萬噸。各個生產基地正在提升產量,且成本在穩定后會更加透明。

4.多晶硅生產與市場調節分析多晶硅生產工藝復雜,不宜單一指標衡量成本;整個系統的生產成本需要綜合多個指標進行考量。

多晶硅產能利用率直接影響成本;整個系統的效率體現在每一個生產環節中。

行業集中度高,主要產量由少數企業控制;企業根據市場消化能力進行產能調整,以避免產能過剩。

5.硅料市場展望與產能運作硅料行業短期調整:硅料和硅片庫存合理,行業整體庫存未超過一個月產量,表明短期內生產和消耗保持一致。硅料企業正通過減緩產線速度和減產來應對市場情況。

價格預測及影響:預計2024年硅料價格將維持在6-7萬元區間。企業將調整產能利用率以應對價格變化和需求波動。小型企業由于效率低下,可能無法應對持續的價格壓力。

投資和成本分析:重點企業投入巨大,在保持較低原料成本比例的同時,預期能保持較好的毛利率,確保較低的光伏裝機成本,為市場提供持續刺激。

6.產能利用與市場調節下游產能配置調整靈活:企業根據市場情況調整產能,以應對產品需求或生產線特定規格的需求。保持年綜合產能利用率在70-80%為最佳狀態。

價格調整和負荷分配:面對極端價格波動時,企業會通過調整負荷來應對,避免價格戰造成相互傷害。企業利用集中的企業間協作優勢維持市場份額。

市場競爭結構穩定:在產業鏈中,即使有小廠退出或新進企業加入產能,市場主導權仍然掌握在主要企業手中。小企業難以撼動大企業的市場控制力,產量和價格主動權依舊掌握在少數大企業手中。

二、Q&AQ:近期硅料行業有哪些重大的變化?

A:近期硅料行業的主要變化集中在產能擴張上。在最近一個季度,特別是在11月和12月,多個項目陸續投入生產。全年投入運營的項目總量達到了116.4萬噸,相比去年有所增長,去年年底為115.2萬噸,預計今年總產能將增至231.6萬噸。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新投產的產能中,部分僅產出少量產品,尚未實現大規模量產。具體到產量的增長,今年國內硅料產量增長了86%,達到151萬噸,遠超過去年的81萬噸。而在進口量方面,今年較去年有所減少,去年為9萬噸,今年預計會低于6萬噸。

Q:今年下半年硅料的產量和投產情況是怎樣的?

A:今年下半年,特別是第四季度,硅料行業的產量顯著提升,每月產量約為15萬噸左右。由于價格下降,許多項目推遲了投產計劃,導致大量項目積壓至第四季度。進入第四季度后,新投產的項目在提升產能過程中也選擇了放慢速度。因此,預計12月份的產量將在16萬噸左右,這還包括了一些仍在試產階段、未完全商業化投產的項目。

Q:明年硅料行業的產能預期是什么?國家是否會限制硅料產能?

A:預計明年硅料行業的產能在基于今年230萬噸的基礎上還將有所增加。目前有12個進展可靠的項目正在進行中,預計將新增140萬噸的產能。按照正常預測,到明年年底總產能可能達到370萬噸。然而,并非所有項目都會像以前那樣迅速提升到滿產狀態。關于國家是否會對硅料產能進行限制,目前并沒有明確的措施來限制企業的生產活動。盡管有一些討論提出通過控制融資來影響產能過剩行業,但在實際執行中存在難度,且難以確定應限制哪些企業產能的增長。

Q:在當前16萬噸的硅料中,是否有企業處于虧本生產狀態?不同品質和產能的硅料成本有何差異?

A:在目前市場上的16萬噸硅料中,確實存在企業虧本生產的情況。這是因為不同企業的生產線、生產地點、電價以及項目運行狀況等因素導致成本差異。新項目初期可能由于產能未達到標準或品質不穩定而面臨更高的成本。例如,有些企業生產的是價格較高的N型硅料,而有些企業只能生產價位較低的P型硅料。特別是那些較小且較為老舊的生產線,由于效率和能耗轉換效率較低,其成本差距會更大。因此,不同企業之間,甚至同一企業不同生產基地之間,硅料的成本和價格都有所不同。

Q:2022年12月份硅料的分布情況如何?新進入市場的企業對產量有何貢獻?

A:2022年12月份大約有16萬噸硅料,其中通威、協鑫、新科、大全新能源等四家企業占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新增產能方面,去年投產的新生產線現在已經穩定運行,如潤陽寧夏的項目和其他一些新企業也做出了貢獻。利豪去年投產的5萬噸項目,今年下半年產量已經相對穩定;亞洲硅業每個月大約產出近1萬噸。這些新增的產量對于滿足市場需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Q:當前硅料的成本狀況如何,特別是新進入企業的成本,以及N型硅料在市場中的占比?

A:新進入企業的成本通常較高。例如,新成立不久的企業由于產量不足和成本控制不到位,其成本可能會超過當前的市場價格。相比之下,像今年早些時候投產的潤陽項目,其5萬噸的產能成本相對可接受。通威、協鑫、新特、亞硅等成熟企業的綜合成本與當前市場價格相比仍有利潤空間,利潤大約在幾千到一萬元之間。這些企業通過精細管理能夠將成本控制在5萬多元的水平。目前,N型硅料在市場中約占40%的份額,對高品質、穩定的n型料的需求仍然存在,此類企業可以享受到品牌溢價。

Q:關于硅料的品質穩定性和價格差異問題,如何看待不同等級硅料之間的成本和價格?

A:硅料的品質穩定性是決定其價格的關鍵因素之一,品質穩定的硅料往往能獲得更高的價格。從成本角度看,a型或b型硅料的成本僅略高于普通硅料,差距不大,主要是由于生產過程中的產量和生長時間增加導致輕微的成本上升。硅料的價格差異沒有固定的模式,通常會根據市場狀況和總體供應情況調整。在n型和p型硅料之間,由于n型料的特殊需求和特性,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價格差距。

Q:市場對硅料的需求量是多少?當前飛切的破殼料產量是否仍占主導地位?

A:市場對硅料的需求量主要取決于實際運行需求。目前,飛切的破殼料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對于明年的情況,主要取決于幾個大型生產線是否能夠順利投產,以及能否持續供應高品質的硅料。在拉絲過程中,如果硅料質量稍差,可以通過減少拉絲數量(如從8根減少到5或6根)來滿足質量標準。

Q:關于邊皮料的成本問題,你有何看法?

A:邊皮料的成本成為焦點是因為高達40%左右的邊皮料需要回收利用,這可能影響原有的品質要求。然而,如果是單一的單晶拉制,甚至一般的硅料都可以用于拉晶。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在后期去除頭尾雜質以確保硅料的品質。

Q:科技硅在硅料總產量中的比例是多少?目前是否可以在多晶體中使用?

A:科技硅的產量相對較小,在16萬噸的總產量中約占2萬噸左右。目前,科技硅主要被混合用于多晶體材料中,這種混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材料的整體品質。當顆粒料與塊狀料混合裝料時,可以得到更好的品質。

Q:當前科技硅的月產量是多少?新疆協鑫的6萬噸產能是否仍在運行?

A:科技硅目前的月產量大約為2萬多噸。至于新疆協鑫的6萬噸產能,現在大約相當于每月產出2.5萬噸。同時,顆粒硅的產量已經超過了2萬噸。

Q:徐州、樂山和包頭基地的產能和開工情況如何?

A:樂山基地的產能已接近滿負荷運行。徐州的產能也在逐步提升,預計到下半年整體產能可達30萬噸。而呼和浩特的10萬噸產能也在逐步投入生產中。

Q:這些基地的成本狀況是怎樣的?

A:目前,這些基地都還未運行滿一年,正處于提產階段,因此具體的成本還不穩定。我們需要等到各個基地產能穩定并運行完整一年后,成本才會更加明確。對于顆粒硅的真實成本,我們應以2024年的數據為準進行判斷。例如,樂山基地需要到今年上半年才能達到滿產狀態。在評估成本時,我們考慮的是在穩定運行后的成本區間,這樣的電價和運行指標能夠在相對穩定的范圍內。

Q:您認為這些基地的成本會比現有的包裝成本低嗎?

A:這需要看與哪個具體對象進行比較。如果與當前大約5萬元左右的成本相比,我推測兩者可能會相當。

Q:在硅料生產過程中,電費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硅料生產過程中電費上漲的主要原因是整個生產系統中的多個環節。在多晶硅生產前,需要通過歧化處理制備硅烷,這一過程中會產生四氯化硅尾氣,這些尾氣需要回收利用,從而直接影響整體電耗。此外,在還原爐的反應中,未完全反應的尾氣也需要進行氫化反應。因此,多晶硅的生產成本不僅取決于電費,還涉及到整個系統中多個指標和環節的效率。

Q:未來多晶硅的生產成本趨勢和整體影響因素是什么?

A:對于多晶硅的生產成本,我們不應只關注電費這一單一指標,因為它是由一系列復雜的生產環節組成的。生產成本的影響因素還包括產能利用率和各個環節的效率表現。如果產能利用率未達到預期,成本將受到顯著影響,這不僅涉及折舊問題,還包括生產過程中的能力發揮?傮w來看,隨著新設備的投入使用和產線的調整,企業將保持穩健的發展態勢,而不是追求過快的增長。因此,多晶硅的生產成本趨勢將受到這些綜合因素的影響。

Q:當前多晶硅產業的產能狀況是什么樣的?

A:當前,大約85%的多晶硅產量集中在五六家大型企業中。盡管理論產能可達20萬噸,但由于市場需求的吸收能力,實際產量通常調整在16萬噸左右。市場需求取決于硅片的生產,例如,一個月可能需要約14至15萬噸。因此,企業會根據需求來調整生產,例如在進行設備檢修時選擇降低產量。此外,一些生產基地由于電費較高或生產質量波動,會進行相應的優化和調整。新投入運營的裝置在運營上也更為謹慎,不再像以前那樣過度追求產量。

Q:目前硅料和硅片的庫存情況如何?

A:當前,整個行業的庫存狀況相對正常。這里的“正常”指的是周轉中的庫存,包括多晶硅企業的庫存、運輸過程中的庫存以及硅片企業庫內的硅料原料庫存,這些總量并未超過一個月的產量。近幾個月的總庫存量保持在7-8萬噸左右,未超過10萬噸?紤]到每月的消耗量在15-16萬噸,可以認為當前的庫存水平是合理的。

Q:當前硅料的價格趨勢如何?未來的價格預期是什么?

A:預計在未來一個季度,硅料價格將持續低迷,下降空間不大,因為頭部企業無法承受虧損生產,他們會通過調整來應對市場變化。對于明年整體而言,硅料價格預計將在6萬到7萬人民幣之間波動,短期內可能會跌破6萬或超過7萬。我預計2024年全年的產能利用率將維持在70%-80%。在這個價格水平下,硅料企業仍能保持相對較好的毛利率,這有助于維持下游原料成本在產品總成本中的較低比例。

Q:新投產項目的生產情況如何?企業是否在進行產量調整?

A:如通威等頭部企業,新投產的項目并未立即實現滿產,而是逐步擴大產能。即使具備快速滿產的能力,他們也選擇了漸進的方式來控制生產節奏,F有的生產線在進行檢修時也不會急于恢復生產,而是放緩生產速度。原本一個月可能生產1萬噸的,現在可能降低到9000噸。總體來看,無論是新企業還是老企業,整個行業的產能負荷可能下降10%-20%。

Q:目前硅片、多晶硅的庫存情況如何?頭部廠商是否有減產措施?

A:硅片企業庫中的多晶硅庫存相對較大,每日的投料量相當大。目前,頭部廠商正在實施減產措施以適應市場狀況。例如,新上線的生產線可能只開啟一半,以確保穩定運行并允許在生產過程中進行調整。由此可見,頭部廠商正在積極調整生產策略以應對市場變化。

Q:關于市場需求的預測,您有什么看法?

A:從需求的角度分析,第一季度下游市場表現并不活躍,整體市場狀況顯得較為平穩。未來市場的潛力仍有待觀察,但若組件價格能保持在較低水平,這將持續刺激市場發展。對于未來多晶硅價格的預測,主要取決于從第二季度開始產業鏈各方面的復蘇情況。

Q:如果明年多晶硅價格有所回升,已經關停的小廠是否有重新啟動的機會?

A:六、七月份關閉的小廠總產能約為12萬噸。如果價格維持在6到7萬人民幣,并且這些工廠沒有進行有效的改革以提升效率,那么他們很難重啟生產。此外,大企業在新生產線的替代下也關閉了一些產能,小型獨立運營的企業面臨巨大挑戰。如果不改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穩定性,這些工廠明年可能難以實現盈利。因此,企業在投入大量資金后也在密切關注市場動態,以此決定是否推進后續項目。

Q:硅料生產商如何適應市場變化并保持產能利用率?

A:面對市場需求的變化,硅料生產商通常會調整產能。他們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來決定出貨量,例如在需求低時減少生產,而在需求增加時提高產能利用率。理想的下游產能利用率全年能達到百分之七八十就已經非常理想,F代硅料生產企業通常擁有多個生產線和生產基地,它們之間可以相互調節和切換,這增強了企業對市場變化的適應性和負荷調節能力。由于市場集中度較高,大部分產能由幾個主要企業掌控,這些企業通過調整負荷來應對極端的價格波動。在面臨低價競爭時,企業通常不會采取互相壓價的策略,因為這會損害自身的盈利能力。因此,企業在經營策略上往往深思熟慮,具有較大的調整空間。面對每月訂單量的變化,他們會適時安排設備檢修或調整特定生產線,以有效控制整體產能利用率。

Q:明年硅料行業的市場前景如何?

A:預計明年整個硅料行業,包括組件方面,不會像現在這樣經歷劇烈的行業整合。主要原因在于,市場前幾大企業已經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剩余的份額分散在眾多小企業中。對于新進入或現有企業開發新基地的硅料生產商,大家處于相似的競爭環境,普遍有共識控制產能利用率。針對月度訂單量的變化,企業會相應調整產能,以確保整體供應量的穩定。


作者: 來源:行業報告研究院 責任編輯:jianping

太陽能發電網|nj-bjj.co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