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企業的一個小動作都可能被無限放大,何況豪擲10億美元的大手筆?
據媒體11月初報道,光伏組件的全球老牌龍頭企業天合光能預計投資4億美元,在越南新設立一家工廠。另有報道,天合光能后續可能再加碼6億美元投資到越南光伏產業中。
如此看來,天合光能在頻遇電荒的越南嗅到了大商機。
“偏愛”越南的不僅有天合光能。據新能源行業觀察統計,在越南建廠的光伏企業還有晶澳科技、福斯特、海優新材、百佳年代、鑫鉑股份、永臻科技、回天新材、隆基綠能、晶科能源、阿特斯、東方日升等。
據《環球時報》報道,2023年9月,越南進口我國光伏玻璃5.91萬噸,占當月我國光伏玻璃總出口量的19.5%,一躍成為我國光伏玻璃最大進口國。
毫無疑問,越南以其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政策鼓勵等因素,成為全球光伏從業者關注的焦點。
但激烈的競爭環境下,越南還是建廠的好去處嗎?
新能源行業觀察聯系到天合光能越南市場部的員工吳宇。他在交談中多次表示,“別來越南折騰,這地方市場小又不宜居”“圖越南人工成本低的話,真心別來”“一開始在越南開疆拓土的那群人,還是低估了在越南建廠這件事的難度。”
言下之意,在越南投資光伏產業并不是一門好生意。
一邊是中國企業用真金白銀加碼、擴建,一邊是“局中人”用心良苦的勸退,越南光伏市場還有入局的空間嗎?
01
“不要抱有太多幻想”
“我個人建議,如果在國內還過得去,就別來越南建廠。”另一家光伏組件公司外派越南的員工李鑫和吳宇的觀點幾乎一致。
李鑫進一步表示,在越南建廠最大的難點是,“要處理的地方關系和部門比較多,工業區管理局、電力公司、工貿廳、資源環保廳、消防公安,處處都需要公司協調。”
“最難搞定的就是電力和消防,比如電力部門,它會要求申請建廠的公司布線合規、設計合理等,條條框框要求很多。”李鑫告訴新能源行業觀察,配合完成建廠審查對于公司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而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原材料問題。
李鑫表示,光伏的硅料、薄膜、背板膠等一系列原材料仍需要到中國采購。
吳宇對此表示認同。“越南的供應鏈水平不是‘很差’,而是‘沒有’。大家來越南建廠時盲目樂觀,一窩蜂地來到越南建廠。現在發現要買點啥,還需要付運費和清關費,從國內找。”吳宇如是說。
以天合光能為例,該公司作為全球老牌組件龍頭企業,就需要采購硅料、硅片、電池片、生產所需輔料,生產設備以及配件等。
天合光能旗下雖然有子公司內蒙古通威高純晶硅有限公司 (二期),從事硅料生產和銷售,合資公司四川永祥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從事硅棒制造和銷售,但這兩家公司的注冊地都在國內。
解決了上述兩個難題后,企業才有了在越南建廠的前提,而這又涉及到不菲的房價問題了。
2022年開年以來,越南的高房價從居民區蔓延到工業區用地。“持有中國護照,只能與一些房地產公司簽50年長租合同。”因為是長租,所以買家沒有房產證,產權在別人手里,買家很難保障權益。
另外,越南的電壓并不穩定,在夏天需要拉閘限電。近日,芯片巨頭英特爾因電力供應無法得到保障,擱置了在越南的投資計劃。
“就連市區內的星級酒店都有半夜停電的時候,更別提工業用電了。而且電網的整體水平比較差,存在電壓不穩的問題。”所以在李鑫看來,一些諸如逆變器的小企業不太適合來越南發展,“不要對越南抱有太多幻想”。
02
建逆變器小廠,不如賣螺螄粉
而說到越南的房價和地價,某咨詢公司員工武威做過專門的研究。“越南工業用地的價格受交通、文化水平、政策等因素影響,價格差異大。”
武威提供了詳細數據,“地價的整體區間,在65-175美元/平方米之間。如果是基建、政策扶持較好的海防市,長租的價格大概是110美元/平方米;北江的長租價格,大概是155美元/平方米。”
當然,也有地價低的地區。“建設較差的南定,地價僅有65美元。如果是政策和工業基礎較差的興安和清化,地價還會更低。”武威提醒道,土地成本下降了,但也需要企業付出額外的運輸成本、稅收成本來彌補基建。
此前,越南制定了不少優惠政策,包括為光伏項目提供長期購電合同的支持,并確保價格長期穩定;對光伏設備進口給予零關稅;對于光伏項目投資可以減免增值稅、地稅和土地使用費等;甚至還通過各種機制為光伏項目提供資金和利息補貼。
武威提醒道,在長租土地的環節上,需要和園區確定好是三通一平(通電、通路、通水、土地平整)還是五通一平(通電、通路、通水、通訊、排污、土地平整)、七通一平(通電、通路、通水、通訊、排水、排污、有線電視、土地平整),以及園區在缺電時是否有補救措施。
據介紹,在越南,工廠的電費和電壓問題是由電力局和當地政府解決,并非由園區負責。
而在建廠和裝修環節,武威強調,與施工團隊簽訂裝修合同前,光伏企業需要拿到外商投資許可證和營業執照,存在著流程合規等問題。
至于越南的光伏供應鏈的問題,出口成為繞不開的話題。武威也提醒道,最好提前推進進口流程,提前確定抬頭報關等細節。
“大廠不差錢,房價和電力,報關都能迅速解決。能在越南殺得如火如荼的,主要是國內的那幾個大廠。”但對于小廠,吳宇調侃道,“你在越南開螺螄粉店,比開個逆變器的小廠有前途。”
當然,光伏行業也在積極“抱團”,搭建越南當地的供應鏈。十余家中資企業就先后在越南北部的北江、北寧兩省,投資超過20億美元建立光伏產業基地。
北江、北寧兩省成越南最大的光伏產業群,并成為中國最大的海外光伏產品生產基地。
03
光伏大廠的“福地”
顯然,重重困難并沒有阻擋眾位光伏龍頭在越南建廠的步伐。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光伏企業在越南建廠的目的,或許是為了“暗度陳倉”。
天合光能的某位員工就表示,“大廠在越南建廠不虧,越南工廠的出貨是針對美國市場,整體還是賺了不少。”
這里就不得不提越南的相對較低的人員成本支出了。
據某咨詢公司提綱的數據,越南光伏工廠員工的工資,受城市、地區等因素影響,分為四檔。工資水平較高的二檔,基本工資是468萬越南盾(折合1400元人民幣),加班費另外計算。
晶科新能源技術人員龍宇向新能源行業觀察透露,因為美國、土耳其那邊不買中國的產品,所以就在越南建廠,也是出于一些地緣政治的考慮。據了解,晶科能源曾連續三年占據越南組件市場出貨第一的位置。
事實上,2014年至今,我國光伏企業遭遇了外界多重壓力。
而在2023年8月18日,美國商務部發布最終裁決,認定一批中國光伏企業有反規避行為,天合光能也位列其中。
天合光能回復稱,“天合越南6.5GW的210單晶硅片產能已投產,滿足對美國出口所需,所以反規避調查對公司無影響。”
“無影響”的天合光能通過越南向海外出口光伏產品。截至2022年底,天合光能境外收入達429.17億元,占總營收的50.45%。其中,向歐洲市場出口了214.4億,向美國出口了54.37億,成果頗豐。
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光伏“大廠”人員表示,在越南建廠是行業的大勢所趨。
已有多家光伏企業選擇“東南亞制造,全球貿易化”,在東南亞制造,然后做全球貿易。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顯示,近幾年,含越南在內的東南亞光伏組件出口量已經占全球總出口量的1/3,主要銷往美國和歐盟,而越南在全球市場上的份額已突破5%。
東南亞,是中國光伏企業規避“雙反”的殺手锏,而越南是光伏的“福地”。
作者:沈十六 來源:新能源行業觀察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