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以“共筑新生態共贏新未來”為主題,由能源發展與政策、能源發展網主辦,聚能合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六屆光伏+創新發展論壇”在京召開。來自國家能源局和黑龍江、遼寧等地方政府代表以及眾多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300多人,以“線下+線上直播”方式,圍繞光伏產業深度跨界,綠電轉化助力“雙碳”目標,展開深入探討。正泰新能源戰略發展中心副總經理王荃在論壇上做主旨演講。他表示,疫后經濟復蘇將帶動電力需求超預期反彈,加速能源結構轉變,新能源市場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與空間。
在低成本的光伏、風電和儲能的推動下,可再生能源將成為主力電源。“彭博新能源財經數據顯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裝機需求全球占比將達到72%,傳統能源占比將跌至28%。”在各國制定相應理想的能源轉型目標下,新能源在未來的全球能源結構中的占比應該比此前預計的更高,市場潛力巨大。
“正泰‘錦繡光伏’重新定義了‘光伏+’,將經濟、社會和環境三效益統一融合,構建協同共贏的發展格局。”王荃指出,正泰新能源圍繞探索打造“高效能、高周轉、強帶動”光伏電站開發建設運維可持續發展模式,加強全球光伏基地投建力度,深入推進央國企全面戰略合作。
公司積極推進多場景融合創新,打造了光伏+海漁、光伏+農業、光伏+林業、光伏+荒山治理等諸多新模式。其中,在“光伏+海漁”方面,經過正泰近年來在浙江近1GW的海上光伏的開發建設和運營論證,發展海洋光伏是未來光伏應用的新空間。我國海洋灘涂總面積約217.04萬公頃,具有面積大、分布集中、區位條件好、農牧漁業綜合開發潛力大的特點,光伏+走向“深藍”已成為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正泰新能源憑借海上光伏開發、建設的深厚積淀,將積極推動相關技術和標準的快速發展。
王荃還介紹了在“光伏+”的實踐中,海寧正泰工業園區的智慧用能應用場景。該項目今年入選了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案例解讀》。項目結合園區實際用能需求,在廠房屋頂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交直流耦合微電網系統,并接入冷熱電聯供系統、電儲能系統、多模式電解水制氫混合系統等。對外以整體形式與大電網之間進行電力電量交易,可實現大電網與微電網之間的互動運行。
此外,正泰新能源還積極將數智化運維技術應用在光伏領域,通過遠程集中監控實現電站無人值班,以及電站日常工作無人化替代。正泰采用無人化巡檢-智能設備,通過無人機搭載紅外、可見光雙相機,采集光伏組件照片,并通過圖像分析技術結合GIS地理信息,自動識別組件缺陷類型和位置,評估電量損失。
在高端對話環節,正泰智維能源服務綜合能源技改總監吳云來與來自清華大學、國電投、內蒙古青城新能源研究院、隆基綠能、億利資源等科研院所與企業的嘉賓,共話“光伏+”開辟清潔能源發展新賽道的主要途徑與創新舉措。吳云來表示,隨著電網中新能源滲透率的提高,電網對光伏電站的要求也不斷地提高,隨之也帶來大量的技改需求。正泰針對光伏電站的技改主要有效益型技改、生產型技改、安全性技改以及綜合技改等方向,通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新材料、新技術與光伏發電產業深度融合,將存量電站、老舊電站改造成新型智能光伏電站,大幅提升發電量,顯著降低運營成本、人工值守成本。光伏電站技改是光伏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提高電站的性能和效益,可為光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作者: 來源:正泰新能源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