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傳統能源中,發、運、用一體,而可再生能源存在24小時生產不均勻的特點,不穩定性明顯,所以與傳統化石能源相比,儲存是可再生能源一個相對困難的領域。”3月1日,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
據了解,
“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傳統能源中,發、運、用一體,而可再生能源存在24小時生產不均勻的特點,不穩定性明顯,所以與傳統化石能源相比,儲存是可再生能源一個相對困難的領域。”3月1日,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
據了解,此次兩會,劉漢元共帶來10個議案,內容涉及光伏、儲能等多個方面。
是否存在一種既安全,又能保證較大規模使用量的可再生能源?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研究報告顯示,100%使用可再生能源比大多數想象的更容易、更便宜,所需的發電和平衡技術都是現成的,經濟性、技術層面已經沒有障礙。
僅需全球土地面積的0.1%發展光伏、風力發電,配合抽水蓄能,即有可能實現全球用能100%由可再生能源供應。
“隨著雙碳目標的推進,未來傳統化石能源的消費可能趨于0。可替代能源中,水能資源本身存在一定資源瓶頸,風能可能會成為僅次于水能的重要來源。”劉漢元表示。
根據其邏輯,相比之下光伏發電則可能成為一次能源消費中最主要的構成部分,很多機構對此有測算,較為保守的預估占比可以達到30%到40%,高點的預估結果能夠達到60%。
抽水蓄能方面,根據上述研究報告,已發現的全球離河抽水蓄能站點達61.6萬,其儲能潛力約2300萬GWh。
對國內而言,占國土面積僅1%的浙江省就有3200個潛在站點,具備1.1萬GWh儲能容量,足以支撐我國100%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
劉漢元表示,抽水蓄能電站,除了蒸發損耗外,水流在其高、低位之間流動,這對當地生態可以起到一定改善作用,同時通過建設儲能電站,也可以拉動部分處于下行的建材行業需求,促使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問題的解決。
其特別指出,儲能不應按照傳統電站的模式來建設,比如要求光伏發電站也強制配套儲能設施,“平衡電力余缺應由電網進行優化,由個人或單個電站來平衡并不科學。”
劉漢元指出,未來30年左右,以汽車電動化、能源消費電力化、電力生產清潔化為代表的綠色轉型,將在國內形成百萬億人民幣、全球形成百萬億美元的產業規模。在這個過程中,既不額外增加國家負擔,還能有效拉動投資、促進消費、帶動就業,推動我國經濟適度快速發展,并且徹底解決霧霾,以及資源和環境不可持續問題,進而實現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
(作者:董鵬 編輯:巫燕玲)
作者:董鵬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