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煤炭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支撐了中國經濟發展,但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負面影響。2020年我國正式提出“雙碳”目標,當前碳達峰碳中和的“1+N”政策體系已基本建立,經濟增長的同時能源供應保障能力也在不斷提升。隨著氣候變化的影響日益凸顯,如何在堅持低碳發展的同時保障能源安全?綠色低碳
中國是世界煤炭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支撐了中國經濟發展,但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負面影響。2020年我國正式提出“雙碳”目標,當前碳達峰碳中和的“1+N”政策體系已基本建立,經濟增長的同時能源供應保障能力也在不斷提升。隨著氣候變化的影響日益凸顯,如何在堅持低碳發展的同時保障能源安全?綠色低碳轉型又要如何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11月23日,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和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主辦、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協辦的“2022綠色轉型與高質量發展國際研討會”上,多位專家聚焦國家、省份、行業和企業四大層面的低碳轉型,就轉型路徑、技術應用、風險防范、就業轉型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分享和交流了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和建議。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院士杜祥琬表示,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是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能源低碳轉型的資源基礎是豐厚的。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并與化石能源協調互補,先立后破,是我國能源的戰略方向。
“低碳轉型與能源安全并行不悖,可再生能源資源的利用是我國自己可以掌控的,不依賴國際地緣政治的變幻,有利于能源體系的獨立性和安全性。實現雙碳目標是順應綠色發展時代潮流、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杜祥琬稱,雙碳目標的實現是復雜的系統工程,是一個長達幾十年的科學的轉型過程,需要深度的管理創新、科技創新、金融支持和企業參與,要保持戰略定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表示,生態產品第四產業,是指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生態資源為核心要素,從事生態產品保護、生產、開發、經營、交易等經濟活動的產業集合。
“只有發展生態產品第四產業,才能全面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才能把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從試點型、示范式、盆景化轉向生態惠民、生態富民,乃至建設美麗中國的產業形態!蓖踅鹉媳硎,生態產品第四產業尚處在形成期,需從頂層設計層面進一步理清產業范圍、發展定位和發展路徑,亟需從生產、消費、交易、分配全流程構建政策保障體系。
“未來我國合計需要14萬億度電,人均就是1萬度電,將高于德國等制造業強國目前的水平。屆時80%多的裝機容量都是風電光電,這就使得電源結構跟現在大不一樣了!敝袊こ淘涸菏、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主任江億表示,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是能源革命的中心任務,同時也需要應對零碳電力供給與用電需求的季節差、大比例風光電導致日內逐時的供需差等問題。
談及未來的能源結構和用能方式,江億認為應努力實現全面電氣化,盡可能利用電力替代燃料。這當中最核心的任務是農村新能源系統的建設,因為它既是零碳燃料的提供者,還是新型分布式自律式發電的先遣嘗試,所以應該是中國能源革命的始發地。
NRDC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馬尼什·巴普納(Manish Bapna)表示,今年,氣候變化給全球的經濟和穩定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各國正努力應對!堵摵蠂鴼夂蜃兓蚣芄s》締約方會議第二十七屆會議剛剛落幕,各方首次同意設立“損失和損害基金”,幫助最容易遭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災難。在中國,得益于政府和市場的支持,太陽能、風能、電動汽車、儲能技術正在飛速發展。未來NRDC將與中國的合作伙伴繼續合作,助力中國加強能源安全和氣候安全,實現高質量經濟增長。
作者:周頔 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