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到開始供暖的季節了,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取暖方式,值得探討。
尤其,中國農村,西北還是東北,或者中部地區,不能集中供暖,冬季取暖是極為關鍵的“痛點”,天寒地凍,室內溫度難以保障,生活質量何來提升?
取暖,只能依賴電力、煤炭,或者天然氣等替代產品。但在“雙碳”目標的趨勢下,
最近,又到開始供暖的季節了,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取暖方式,值得探討。
尤其,中國農村,西北還是東北,或者中部地區,不能集中供暖,冬季取暖是極為關鍵的“痛點”,天寒地凍,室內溫度難以保障,生活質量何來提升?
取暖,只能依賴電力、煤炭,或者天然氣等替代產品。但在“雙碳”目標的趨勢下,“煤改電”清潔取暖,是一個大方向。
這不,光照條件比較好的區域,光伏發電成為優勢,與此同時農村變壓器變大、電網強度增強,那么到了冬季,農村屋頂光伏,發的電既可滿足農民生活所需,解決了電器取暖問題,安全又清潔,又能將多余的電力并網賣出,可以說在節能和盈利上,一舉兩得。但是,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一本好經,也容易被念歪,“不良”的社會資本,成為罪魁禍首。
政策推風口,資本念歪經,農戶背負債
過去五年,涉及光伏發電,依靠國家扶貧、補貼政策拉動起來,一些社會資本涌入市場,再到最近兩年,“雙碳”目標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玩家越來越多,包括上市公司、家電巨頭等等,都嗅到這個紅利期,不能錯過,也不會放過。可是,這些玩家進場之后,留下的卻是一地雞毛,農民背負巨債,叫苦不迭,甚至聽到“光伏”,聞之色變。
梳理以往政策,基本面都是向好,為農民著想,可到市場經濟運作之中,監管滯后,殃及的往往是基層老百姓。
去年,兩辦印發《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提出“打造綠色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提高農房設計和建造水平,建設滿足鄉村生產生活實際需要的新型農房,加強既有農房節能改造。鄉村建筑方面,鼓勵建設綠色農房,大力推廣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發展零碳建筑,鼓勵智能光伏與綠色建筑融合創新發展。
今年,兩辦印發《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其中又聚焦到“節約資源、綠色建設”,樹立綠色低碳理念,促進資源節約循環利用,推行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建設,實現鄉村建設與自然生態環境有機融合。
同時,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特別強調,要充分調動農村農民發展新能源的積極性,加大力度支持農民利用自有建筑屋頂建設戶用光伏。
10月,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公開征求《關于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重點是農村電網鞏固提升,用新能源可再生資源替換,比如:光伏等,開展新能源產業布局,給鄉村植入新產業空間。
尤其,“二十大”提別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支撐我國清潔能源快速發展,新能源發展將迎來重大機遇期,綠色低碳的大規模投資,大勢所趨,這是給迫在眉睫的能源低碳轉型發展權威定調。
從各部門政策推動,到重大會議權威定調,涉及到光伏發電,都是重大利好,釋放的都是風口。但是,為啥實惠落不到農戶身上,反而卻背負巨額債務?
其實,出租閑置屋頂,躺著賺錢,只是一種誘餌,“不良”社會資本,利用各種協議、合同漏洞及陷阱,使得農戶從單純的出租方,變成了承租方,還巧妙地把風險轉嫁給農戶,不知不覺,就背負上巨額債務,更不會去查自己的征信問題,老農民更難以甄別合同陷阱,更別提能分多少收益了。當下,一些“不良”社會資本形成的利益鏈條已經穩若磐石。從平臺方到渠道商、金融機構,甚至下游的業務員,他們都成了光伏大蛋糕上的逐食者。而這些熱烈的追風者,最后瓜分的其實都是農戶的利益。
這樣下去,談何共同富裕,聯農帶農富農,農戶卻變成他們的“底層打工人”。
比如:山東省“百鄉千村”綠色能源發展行動,打造綠色低碳、宜業宜居美麗鄉村的山東模式,利用屋頂光伏發電;河南省開展屋頂光伏整縣開發試點建設,促進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試點項目的高標準建設;一些民企,以浙江正泰為代表的屋頂租賃模式,就是其中之一。
光伏下鄉的大浪潮下,監管滯后,一些“不良”社會資本乘機而入,運營不規范、監管不到位,尤其分布式光伏“整縣推進”中出現的部分亂象,涉及侵害農民切身利益的現象普遍存在,以至于屋頂光伏的口碑急速下滑,甚至以欺騙手法,讓農民背負巨額債務,從“陽光存折”變“負債”禍首。
這種情況,無論合同的模式如何不斷更改,光伏下鄉的大浪潮中,喧騰熱烈的永遠是資本,屈居在利益鏈條底層的農戶,則背負著看不見的風險。
有句話說,任何改革都等于是“革既得利益者的命”,但問題出了,給政策抹黑,甚至會喪失民心,對某些“不良”社會資本,倒查30年,真地不為過。
光伏下鄉,如何“碳”路新機遇?
光伏下鄉的大浪潮下,需要有效市場匹配有為政府,不管是光伏的屋頂租賃模式,還是分布式光伏“整縣推進”,一定要在國家強監管的情況下,進一步推進,設置“紅綠燈”,任何社會資本觸碰這個紅線,嚴懲不貸,甚至倒查30年,這樣才能有望成為一項惠民工程。
當出租閑置屋頂,躺著賺錢的說法,對農戶而言,從頭到尾就是個偽命題時,這已經給政策抹上了一道陰影,我們要善于跟“不良”社會資本斗爭,不能淪為他們的“底層打工人”。
全球都面臨能源危機逼近,中國鄉村需要采取行動降低能源成本,朝著能源低碳轉型靠近,開展綠色能源發展行動,能夠實現農村的(能源)自我循環和商業價值,有效推動鄉村建設綠色化發展,“碳”路新機遇。
進入新時代,空間生態資源轉型升級,成為鄉村發展內生動力,從價值化到產業化,這是一個有效途徑,比如:閑置屋頂,如何有效利用。
單個農戶,如果靠著誘餌,想著出租閑置屋頂,躺著賺錢,最終將變成被割的韭菜,甚至還淪落為“底層打工人”。但是,由村“兩委”牽頭,以整個自然村或行政村為中心,成立閑置資源管理公司,裝進農村集體經濟里面,再跟光伏企業或社會資本對等合作,多方擔責,違規必究,可能效果就不一樣了。
另外,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開展鄉村建設行動,有些光照條件比較好的農村,適合以“低碳節能、綠色能源“的視角來建設,統一規劃,人、地、村整體聯動,斬斷無序建設的根源,才能讓農村永續發展下去,“零碳鄉村”就是不錯的選擇。
在“雙碳”目標的推動下,建設“零碳鄉村”,能夠滿足未來農村“能源電氣化、發電綠色化、用電智能化”的需求,也是農村產業生態化轉型的必經之路,比如:“光伏發電+農業(特色)種植”示范項目,逐漸探索出一條“特色產業+零碳鄉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總之,在光伏下鄉的大浪潮下,光伏行業掀起了熱火朝天的局面,但不是讓“陽光存折”變“負債”禍首,而是助力中國農村煥發“第二春”,聯農帶農富農,開展綠色能源發展行動,建設“自主性”新型能源體系,有效推動鄉村建設綠色化、生態化發展,讓農民真真切切從中受益,不是負債。否則,國家真應該對某些“不良”社會資本,倒查30年,不為過,民歡喜。
作者: 來源:唯美鄉村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