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


光伏組件四強競爭   誰能殺出“差異化”

2022-09-03 07:48:34 太陽能發電網
18.21GW、18.05GW、18.02GW和15.67GW(含2%~3%電池),一組來自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隆基綠能和晶澳科技的光伏組件出貨量數據,隨著2022年上半年業績報告的出爐被時間定格。 記者注意到,上述四家光伏組件巨頭的出貨數據相差無幾,緊密咬合。晶科能源暫時登頂奪冠,取代了2021年隆基綠能“出貨
18.21GW、18.05GW、18.02GW和15.67GW(含2%~3%電池),一組來自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隆基綠能和晶澳科技的光伏組件出貨量數據,隨著2022年上半年業績報告的出爐被時間定格。

記者注意到,上述四家光伏組件巨頭的出貨數據相差無幾,緊密咬合。晶科能源暫時登頂奪冠,取代了2021年隆基綠能“出貨大王”的地位。全年成績單雖未知曉,但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群雄逐鹿,強者對決,光伏組件巨頭們的垂直一體化戰局已定。值得關注的是,站在新一代電池技術路線迭代的十字路口,隆基綠能也在試圖從同質化競爭中殺出一條“差異化”的新路子。

事實上,當前的市場環境讓每個組件巨頭都難言輕松。近兩年,碳中和趨勢深化,市場需求旺盛的同時,光伏新老玩家擴產兇猛,因供需不平衡而導致硅料緊張且價格高漲,考驗著每個組件巨頭的垂直一體化綜合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通威股份(52.210, -0.61, -1.15%)(600438.SH)這一位居上游且春風得意的“鲇魚”突然浮出水面,開始攪動組件市場。

天合光能方面向記者表示,未來行業集中度將進一度提升。“我們不公開評價同行,都是合作伙伴,市場也很大。持開放態度,合作也會繼續。組件企業需要建立長期信任關系、品牌建設、渠道沉淀,天合做好自己的事情。”

四強競爭

如果說,過去兩年對走專業化和垂直一體化經營戰略還爭論不休,今年垂直一體化方向無不成為光伏組件巨頭們的一致選擇。

2022年上半年,垂直一體化代表企業隆基綠能、晶科能源和晶澳科技進一步鞏固產業鏈布局,包括擴產硅片、電池及組件等各生產應用環節。

數據顯示,到2022年底,隆基綠能硅片、電池和組件環節的產能預期將達150GW、60GW、85GW;晶科能源在硅片、電池和組件環節的產能預期將達60GW、55GW、65GW;晶澳科技的組件產能超50GW,硅片和電池產能約為組件產能的80%。相比2021年,三家企業的產能水平都將有所提升,硅片和電池兩個環節與組件的匹配度也更高。

重點布局電池和組件領域的天合光能,也向上游延伸。繼2020年與通威股份共同投資硅片環節后,天合光能又于今年6月宣布擬在西寧投資年產30萬噸工業硅、15萬噸多晶硅、35GW單晶硅、10GW切片、10GW電池、10GW組件以及15GW組件輔材生產線,開啟了“加長版”的垂直一體化之路。

按照規劃,到2022年底,天合光能電池和組件環節的產能預期將達50GW、65GW。另外,該公司在西寧的垂直一體化產能一期項目計劃于2023年底前完成,二期項目計劃于2025年底前完成。

對于垂直一體化產業鏈的重要性,晶澳科技方面表示,第一,有力保障了上游原材料的供應,減小了中間環節市場供求關系變化對公司盈利能力的影響,增強了抗風險能力;第二,可以在產業鏈各環節實施全面、嚴格的產品質量控制,在終端組件市場樹立企業質量品牌影響力;第三,有利于加深對各個關鍵環節的理解,各生產環節從排產供應、質量管控、物流運輸和發電應用等方面協同運營,提高產能利用率和產品生產效率,降低產品成本,提高在行業中的議價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晶科能源方面則一言以蔽之,“垂直一體化能力是光伏企業參與未來競爭的必備能力。”

根據當前光伏垂直一體化制造和應用的程度及業務輻射范圍等不同,四家組件巨頭在2022年上半年的盈利表現也有所差異。

Wind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隆基綠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04.17億元、334.07億元、357.31億元和284.69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64.81億元、9.05億元、12.69億元和17.02億元。

同期,隆基綠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的銷售毛利率和銷售凈利率分別是17.61%和12.81%、10.25%和2.71%、13.57%和3.68%、13.21%和6.2%。

不難發現,盡管光伏硅料價格高企,組件巨頭們銷售毛利率持續承壓,但是四家企業繼續保持了營收和凈利潤雙增長。其中,隆基綠能憑借規模和成本優勢保持了高盈利水平。

業績增長背后是企業垂直一體化組件業務的增長,四家光伏組件巨頭的出貨量均在15GW以上。另外,一個顯著變化是,今年上半年,晶科能源重回全球組件出貨第一寶座,天合光能、隆基綠能和晶澳科技緊隨其后,排名再靠后為阿特斯、東方日升(28.660, -0.41, -1.41%)和正泰等,出貨量均在10GW以下。

全球權威光伏分析機構PV InfoLink分析認為,上述排名順序出現明顯調動,前四家競爭白熱化。而其后續廠家與前四家出貨體量明顯分化,大者恒大的趨勢顯著。這意味著,在垂直一體化的時代,光伏組件領域正呈現出高度集中化、多強競爭的市場格局。

并行賽跑

市場格局的演變始終在暗暗變化,正在發生的新一代光伏電池技術的變革難免不掀起一場“狂風暴雨”。

眾所周知,晶硅電池技術是以硅片為襯底,根據硅片的差異區分為P型電池和N型電池。近兩年,隨著P型PERC電池效率接近上限,光伏行業正試圖通過N型TOPCon、HJT、IBC電池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今年上半年,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紛紛選擇了TOPCon技術路線(或技術原理與TOPCon相似的路線,以下均稱“TOPCon”)規模化量產。

在業績說明會中,晶科能源方面認為,TOPCon在投資和生產成本上更具優勢。同時,晶澳科技方面認為,目前TOPCon是比較成熟的。

相比之下,隆基綠能卻遲遲未正式公開技術方向。直至半年報發布,隆基綠能才終于揭開了新電池技術路線的“一半面紗”。

隆基綠能方面在半年報里表示,公司創造性地開發了HPBC結構電池,在高性價比和商業化上不斷推進新型高效電池及組件量產轉化,蓄勢打造差異化產品,構建長期競爭優勢。

經隆基綠能方面確認,HPBC電池技術即P型基礎上采用IBC技術。30GW HPBC電池產能預計明年上半年全部滿產,全年將實現20GW~25GW出貨。

之所以說“一半面紗”,是因為隆基綠能推出的HPBC電池方向將主要適用于分布式光伏市場。至于地面電站的技術路線,隆基綠能尚未確定,仍在緊鑼密鼓研發。可預期的是,到明年2季度末,位于鄂爾多斯的項目將針對地面電站的技術路線投入設備。

為何隆基綠能不跟隨其他三家組件巨頭的“大部隊”選擇TOPCon技術路線?

隆基綠能總裁李振國在業績交流會上提到,單結晶硅電池理論效率在29.4%,實驗室極限效率在28%,量產效率在26%~27%。過去隆基一直在尋找低成本且電池效率達到26%~27%的路徑,目前在正常推進中。

在李振國看來,TOPCon技術是一個過渡性路線,因為最高效率距離26%~27%還有1%左右的差距,而HPBC未來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且有良好的外觀及比較高的轉化效率。

不過,究竟哪一種光伏電池技術所轉化的產品更受市場歡迎,市場格局將如何演繹尚無定論。不難想象,未來兩年技術路線多元化并存將成為光伏行業的發展趨勢,這也意味著新的變量即將發生。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工信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加快電力裝備綠色低碳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并提出,開展試驗驗證及試點應用,推動TOPCon、HJT、IBC等晶體硅太陽能電池技術和鈣鈦礦、疊層電池組件技術產業化。而這些技術方向,光伏組件巨頭們或已轉化生產,或有所儲備。

作者:張英英 來源:中國經營報 責任編輯:jianping

太陽能發電網|nj-bjj.co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