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新能源相關的產業是未來中國經濟最有希望的,最具爆發力的領域。從長遠看,當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沒買房。
疑似轉型“知識付費”和“情感博主”的知名經濟學家任澤平,在先后離職地產公司和券商后,更有“放飛自我”以及“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味道,14日凌晨,任澤平在其微信公眾號“澤平宏觀”發文放言:當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沒買房!這是他個人的看法,這是時代的力量,我們每個人不過是時代的產物。
新能源領域是未來大國競爭至高點
記者注意到,任澤平是在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投資年會發表演講時做出上述論斷的。任澤平認為,在當下,新能源相關的產業是未來中國經濟最有希望的,最具爆發力的領域。
任澤平稱,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突破300萬輛,2020年是134萬輛,翻倍增長,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過10%。根據S型曲線理論,消費品滲透率從0%到10%可能需要10年、20年,但是超過10%以后,技術進步、消費者習慣、基礎設施建設等等日益完善,大家的疑慮開始消退,將會迎來爆發式增長。
新能源汽車前景最好的是美國、中國、歐洲。比如說,這次美國總統拜登推出1.8萬億的基建計劃,其中很重要就是在新能源領域取得領先地位。英國也出臺大規模新能源基建的計劃,要求大約2030-2035年禁售燃油車,全部替代新能源汽車。新能源領域是未來大國競爭的至高點。
中國在傳統車的時代,無論是市場還是技術包括品牌,客觀來講我們和歐洲、美國、甚至日本相比還有巨大差距,但是在新能源汽車,無論是整車還有電池等核心零部件,中國是有可能實現換道超車的。
中國發展新能源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任澤平在文中指出,中國發展新能源具有諸多得天獨厚的優勢:
第一個,中國有14億人,有一個全球最大的統一市場。我們處在一個偉大的國度,一個蓬勃發展的時代。在中國成為第一,基本上就是全球的第一。
還有一個指標是中國的經濟規模。2020年中國經濟規模GDP突破100萬億,2021年估計突破110萬億,這是什么概念?占全球經濟比重的18%!更重要的是,中國的經濟增速是美國的2倍,中國是5%左右,美國大約是2%左右,再過10年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大經濟體。
第二個,中國有龐大的中產層,這個中產層高達5億左右,超過美國+日本整個人口規模。按照人均GDP,2021年中國的人均GDP將會接近1.2萬美元,1.2萬美元什么概念?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發達國家的門檻是人均GDP 1.26萬美元,中國離發達國家就差600美元左右,僅一步之遙。
第三個,中國有最完善的產業鏈。
第四個,中國有進行超前大規;A設施建設的優勢。
中國的互聯網、數字經濟、新能源為什么發展的快?也跟中國的體制有關。從1G-5G,國家這些年每次都進行了大規模超前基礎設施建設,才帶來整個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萬物互聯的時代正在到來,包括VR,AR還有元宇宙都要有基礎設施做背景。新能源有一個基礎設施是充電樁,也為大家使用帶來巨大的便利。
未來中國,新能源、數字經濟最有可能替代房地產
任澤平認為,發展新能源對中國具有特殊重要的戰略意義。當前整個世界地緣政治格局正在發生巨大變化,中國能源安全的問題日益凸顯。在中國,未來最有可能替代房地產的,是新能源、數字經濟產業,而數字經濟和新能源也是相互支撐的。建設新基建,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這已上升到國家戰略。新能源是中國最有可能換道超車的賽道,最有可能替代房地產。
具體到數字分析,任澤平指出,2021年房地產銷售有17萬億左右,依然是國民經濟第一大支柱行業。我們今年新能源車銷售300萬輛,什么概念?恐怕也達不到1萬億,替代是有一個過程。現在新能源對于經濟貢獻還不如房地產的十分之一,但是增長速度非常快,以翻倍的速度增長。中國一年乘用車2500萬輛,如果未來用10年左右全部替換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一年就是3-5萬億,加上上下游的正負極材料、三電等,整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將超過10萬億,成為最有希望替代房地產的領域。
全球能源革命有三次,第一次能源革命是蒸汽機的發明帶來煤炭火車大規模使用;第二次是內燃機帶來汽車汽油大規模使用;第三次,即現在這一次,新能源革命是可再生能源革命帶來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大規模使用,中國新能源領域有可能復制手機、家電領域的新國潮運動。
也正因此,任澤平強調,20年前買沒買房完全是兩個命運,今天在新能源爆發的黎明,不投新能源就是20年前沒有買房。這是他的一個看法,這是時代的力量,我們每個人都不過是時代的產物。
機構:未來40年新能源具有高增長、高確定性
市場人士表示,新能源其實是一個非常宏大的領域,包括光伏、風電、特高壓、氫能源、儲能、核電等多個細分賽道,它們也代表著未來能源的發展方向,
有機構指出,未來40年新能源發展具有高增長、高確定性。2021年末到2022年4月,新能源板塊出現了逾40%的回撤,一度迎來“至暗時刻”,很多個股的調整幅度都在50%以上,投資價值凸顯。目前整個板塊仍在用業績的高增長消化估值,但還沒到過熱狀態。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調整,新能源板塊估值已經觸及近幾年的底部區間。隨著市場企穩,資金開始重新聚焦于高成長性標的,新能源板塊仍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
政策支持無疑是新能源發展的強大動力。5月末,工信部官網發布《四部門關于開展2022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通知》;6月1日,國家發改委等9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
作者:馬強 來源:深圳商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