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完備政策體系與市場力量的驅動,歐盟如期實現清潔能源轉型的新目標存在著非常大的勝算,但同時也將碰到不少的羈絆與掣肘。
歷來在全球新能源賽道上充當急先鋒的歐盟又加快了清潔能源轉型的步伐。在日前提出實施RePowerEU(《歐洲廉價、安全、可持續能源聯合行動》)戰略的一攬子計劃中,歐盟委員會將2030年的清潔能源目標從目
有了完備政策體系與市場力量的驅動,歐盟如期實現清潔能源轉型的新目標存在著非常大的勝算,但同時也將碰到不少的羈絆與掣肘。
歷來在全球新能源賽道上充當急先鋒的歐盟又加快了清潔能源轉型的步伐。在日前提出實施RePowerEU(《歐洲廉價、安全、可持續能源聯合行動》)戰略的一攬子計劃中,歐盟委員會將2030年的清潔能源目標從目前的占比40%提高到了45%。歐委會主席烏爾蘇拉·德萊恩就此做出的形象概括是:歐盟正在以閃電般的速度擁抱清潔能源。
從八年前的《2030年氣候與能源框架協議》將2030年清潔能源占比首次設定為27%,到兩年后調整為32%,再到去年提升至40%,歐盟清潔能源轉型的升級速度不可謂不快。按照本次確認的45%清潔能源消費目標,等于就是將目前511千兆瓦時的清潔能源產量提高至1236千兆瓦時,而支撐這一龐大產能實現的則是由以光伏為主力,風能、氫能以及生物能等充當助攻的精銳矩陣。
按照RePowerEU戰略的設定,歐盟必須在2030年將太陽能光伏的裝機總規模增至1000吉瓦,風力裝機容量從目前的190吉瓦增加到480吉瓦,同時綠氫(通過可再生能源制氫)產能達到560萬噸,在此基礎上再增加1500萬噸藍氫(使用石化燃料制氫),另外,歐盟計劃到2030年將生物甲烷產量增加10倍,即達到350億噸。
策應清潔能源構建的宏大格局,歐盟展開了相關基礎設施的謀劃與推動。基于境內有不少天然氣工廠與管網,歐盟準備進一步制定監管框架,推動天然氣廠與氫氣的兼容,同時大面積地對天然氣管道進行改造,使其升級為氫能傳送網絡,并且歐盟還規劃了途經地中海、北海以及烏克蘭的三條“氫氣進口走廊”;在太陽能領域,除了在傳統屋頂以及地面增設光伏設施外,歐盟還明確要求所有新建筑以及翻新建筑都必須安裝太陽能電池板,而為促進創新形式的太陽能,歐盟準備在海洋或大型湖泊等水面上建造浮動型太陽能發電設備;在新能源汽車地帶,歐盟計劃到2030年境內成員國主要高速公路上每60公里建一個充電站,每150公里建一個充氫站;不僅如此,基于風能和太陽“看天吃飯”的特征,歐盟加強了儲能設施建設,并取消儲能部署的容量限制要求,同時對用于儲能目的的能源消耗免除電力稅收。
發揮政策導向作用的同時,市場機制的牽引效應引人關注。一方面,歐盟創建了全球首個碳交易市場,碳交易價格從最初20歐元/噸起步上漲至今年90歐元/噸以上的信號結果,令所有行業每一個企業都感受到了碳排放成本上升的巨大壓力,由此也紛紛加入到清潔能源轉型的陣營中來。另一方面,代表歐盟內部電力買方與可再生能源發電商之間所簽合同的企業可再生能源購買協議(PPAs)在去年的交易規模達到了18.8吉瓦的創紀錄水平,而且一年內合約價格躍升了27.5%,今年前四月再度上漲9.7%。PPAs以預先商定的價格和期限交易電力,既能幫助買方屏蔽可能遭遇的通膨風險,更利于風光電開發商實現預期中的電力消納。
全面地評判,有了完備政策體系與市場力量的驅動,歐盟如期實現清潔能源轉型的新目標存在著非常大的勝算,但同時也將碰到不少的羈絆與掣肘,首當其沖就是歐盟必將承受巨大的經費支出壓力。根據權威機構測算,將清潔能源占比提升至45%,等于就是2030年之前歐盟平均每年要增加3900億歐元的支出,這一巨量資金從何而來?尤其是在缺乏統一財政制度的前提下成員國能否就融資與支出安排“用一個聲音說話”,的確考驗著歐委會的動員與協調智慧。
退一步說,即便是歐盟手中的彈藥充足,也未必能夠順利解決清潔能源轉型中的關鍵材料需求問題,比如太陽能光伏需要鍺、碲、銦、鎵、錳等元素作為能源轉化的關鍵超導材料,風力發電機依賴釹、鏑、鐠等稀土元素作為磁性原料;新能源汽車依賴鎳、鈷、鋰等作為電極材料,燃料電池還依賴鉑作為儲能材料等,隨著歐盟清潔能源轉型目標的提高,對于這些關鍵材料的需求必然增加,并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歐盟都必須從巴西、智利以及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等國進口,而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在最新版的《世界能源轉型展望:1.5°C 路徑》報告中指出,以上材料不僅面臨中期或長期短缺,而且價格還會上漲,由此決定了歐盟清潔能源轉型過程中必會遭遇關鍵材料供應的短缺風險以及成本增升的巨大壓力。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不同于以往推動能源轉型是為了實現氣候改良目標,這一次歐盟加大清潔能源轉型力度主要是為了擺脫對俄羅斯進口能源的依賴,同時又是建立在必須尋找到新的替代能源供給基礎之上的,由此決定了國際能源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不僅同樣會令歐盟或多或少地繼續承受能源供給短缺的陣痛,而且隨時都可能擾動甚至放慢歐盟清潔能源的轉型速度。
(作者系中國市場學會理事、經濟學教授)
作者:張銳 來源:證券時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