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2日,由中成空間打造的國內首個 光伏氣膜 60kW發電項目,正式并網發電。該項目通過特殊的技術手段,在原氣膜上鋪設柔性單晶硅光伏板,將光伏與氣 膜有效 結合,不僅能為火力發電、鋼鐵、港口碼頭等企業實現環保封閉,還能產生清潔能源,建設綠色港口,換取碳排放配額指標,賦能低碳減排。同時,在 國家碳達峰 、碳中和的
2021年12月22日,由中成空間打造的國內首個 光伏氣膜 60kW發電項目,正式并網發電。該項目通過特殊的技術手段,在原氣膜上鋪設柔性單晶硅光伏板,將光伏與氣 膜有效 結合,不僅能為火力發電、鋼鐵、港口碼頭等企業實現環保封閉,還能產生清潔能源,建設綠色港口,換取碳排放配額指標,賦能低碳減排。同時,在 國家碳達峰 、碳中和的國家戰略背景下, 氣膜光伏 一體化新能源技術的廣泛應用,將對我國優化能源結構、推動節能減排、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成空間產研基地光伏氣膜項目,已并網發電
響應國家雙碳戰略,中成空間以“超市場半步”的眼光,自主研發出光伏氣膜一體化的新能源技術。“我們將軟性、輕質光伏板安裝固定在氣膜上,光伏板與氣膜是相互獨立的。單個光伏板組件尺寸為2000*1000mm,重量約為5.8kg/㎡,最大發電功率為375W/塊,光伏板可以彎曲,安裝快捷牢固,價格比薄膜便宜,轉換率一般在20%左右。”據中成空間產研基地負責人介紹,電站發電收益一般由上網收益(上網電量*上網電價)和節省電費(自給自足電量*購買電價)兩部分構成。以中成空間產研基地光伏氣膜項目為例,按當地企業購買電價價格計算,項目的回收期大約5-6年。若日照時間長的區域,發電量更多,項目的效益也將更加明顯。當然,最鼓舞人心的還是社會效益、換取碳排放指標,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據悉,中成空間產研基地的光伏氣膜樣板實現并網發電后,將充分發揮樣板的示范作用,積極將光伏氣膜技術推廣應用到更多的領域和場景。通過在目前已建成的氣膜上鋪設光伏,應用新能源技術,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助力企業的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
作者:董非 來源:深圳新聞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