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


浙江企業買了3億度的綠電是種什么電?

2021-09-11 14:57:58 太陽能發電網
9月7日,由風電、光伏發電產生的綠色電力,正式單獨計價上線交易,標志著全國首次綠色電力交易“鳴鑼開市”。此次交易中,浙江共有32家發電企業與30家電力用戶合計成交50筆交易,成交電量3.0075億千瓦時,成為參與市場主體最多的省份。綠電交易與浙江經驗什么是綠電?綠電就是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生產的
9月7日,由風電、光伏發電產生的綠色電力,正式單獨計價上線交易,標志著全國首次綠色電力交易“鳴鑼開市”。

此次交易中,浙江共有32家發電企業與30家電力用戶合計成交50筆交易,成交電量3.0075億千瓦時,成為參與市場主體最多的省份。

綠電交易與浙江經驗

什么是綠電?綠電就是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生產的電力,在生產過程中不產生或很少產生對環境有害的排放物及溫室氣體。目前國內以太陽能和風能為主。

綠電市場化交易把風電、光伏發電等綠色電源從傳統電源分離出來,單獨設計綠電交易品種,采用消費側競價的辦法進行市場交易。

這次交易中,浙江的電力用戶平均每千瓦時自愿加價0.01元購買綠電,為新能源發電企業增收300.75萬元,預計能夠減排22.5萬噸二氧化碳。

“這是一次構建面向電力用戶、以新能源為主體的綠色電力交易品種的創新探索。”浙江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交易部主任龔建榮說。

事實上,在政府部門的主導下,浙江對于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的探索在去年就已開始。

2020年11月,浙江電力交易中心組織在寧波泛梅山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省級建設示范區,首次開創了用戶加價購買風電的模式。

“茲證明申洲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在2020年12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參與……交易,并消費綠色電力2000萬千瓦時。”

這張《綠色電力交易憑證》為用戶提供了綠電零碳屬性的權威認證,背后是一整套“交易合同簽訂、結算依據出具、交易憑證頒發”的綠電認證業務流程。

為積極配合全國首次綠色電力交易,推動綠電交易由試點培育成常態化電力交易品種,浙江省發改委、能源局于8月19日聯合印發了《關于做好2021年浙江省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相關工作的通知》(浙發改能源〔2021〕616號),這也是全國首個省級市場化綠電交易的政策支撐文件。

這些嘗試為助力構建國內權威、國際認可的綠色能源管理體系提供了浙江經驗,受到了國家發改委、媒體、市場主體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本次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批復《綠色電力交易試點工作方案》,明確由北京電力交易中心統籌啟動全國綠電市場化交易,首批試點安排在河北、浙江、江蘇等省份。

從浙江等試點地區走出去的新型電力市場交易機制,將讓更多的市場主體共擔清潔能源建設成本、共享綠色電力的零碳發展成果。

交易動力從何而來?

在海外,綠色電力市場并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上世紀 90 年代,美國一家公用電力公司推出第一個綠色價格項目,消費者自愿認購來支持公司加大這類技術的投資。

到2000年,美國80多家電力公司實施此類項目,并進一步建立了可再生能源的認證體系。

“在國際市場上,用綠色電力打廣告有時候比宣傳產品還有用。”龔建榮說。減碳環保的理念已經有了一定的社會基礎。

當前,我國的綠電消費需求部分來自外向型企業。龔建榮在調研中發現,一家浙江外貿企業與韓企具備相同的產品品質且報價更低,但在訂單競爭中落敗,原因是韓企使用認證的綠電生產,更符合客戶綠色要求。

另有企業反映,為國際品牌代加工時,如果使用綠電可以獲得更大的生產份額;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還設有碳稅,如果使用綠電則可以抵扣碳稅。

前文講到的申洲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及本次交易中的萬向一二三股份有限公司就屬于這一類公司。

一張綠色電力證書能夠讓外貿企業提高產品出口競爭力、提升企業品牌形象。

不過在這次交易中,也有部分企業是負有減碳責任或自愿履行社會責任的大型企業。

浙江衢州巨化集團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自國家提出雙碳目標以來,公司積極探索減碳路徑,履行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

“聽說要組織綠電市場化交易,我第一時間安排人進行了交易申報。”巨化集團首席資深工程師陳利民說,最終企業購得綠電5000萬千瓦時,成為浙江成交量最大的電力用戶。

據不完全統計,在浙江,有綠電需求的大企業已達到了近百家,分布全省11個地市,涉及醫藥制造、機械機電、輕工食品、石油化工等10多個行業領域。

而在綠電生產端,發電企業通過賣出綠電獲得額外增值收益,能夠有效回收發電成本。

2009年和2011年,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開始實施財政補貼政策。在政策激勵下,裝機量不斷擴大,補貼規模和缺口也越來越大。

同時隨著新能源發電的成本降低,自2016年起,行業補貼逐漸退坡。

2021年起,中央財政對新備案集中式光伏電站、工商業分布式光伏業項目和新核準陸上風電項目不再補貼,實行平價上網;新建項目可自愿通過參與市場化交易形成上網電價。

前些年,浙江正泰集團有限公司企業抓住有利時機,進入發展光伏設備的快車道,如今成本壓力較大。

“如果我們的綠電都能按照今天這個價格成交,預計可以縮短五分之一的成本回收周期!”經理李向鋒說。

制度體系搭建中

購買了綠色電力,怎么確保用戶使用的是綠電,難道要為發電企業和用電企業單獨拉電網嗎?這就需要一張“綠色電力證書”。

綠色電力和非綠色電力使用起來沒有區別,在實際操作中,兩者都需要借助已有的電網進行傳輸。

而風電和光伏發電都具有波動性、間歇性等不穩定的特征,對電力供需實時平衡和電網運行都帶來了很大的挑戰。綠電交易設計必須跳出綠色電力的范圍,來系統考慮整個電力市場。

認證體系使得發電側的綠色屬性和使用側的綠色認證得以分開。也就是說,電力用戶為某一時段內固定數量的綠電付費,以此獲取綠色電力證書,但在使用時并不區分綠電和非綠電。

2017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三部委印發了《關于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制度的通知》(發改能源 [2017]132 號 )。

其后,綠色電力證書通過強制約束配額制交易和自愿認購兩種方式進行交易。可交易的證書打破了地域限制,可以銷售到任何有需求的地方,綠證市場實際上是環境容量使用權益的市場。

那么,已有的綠證交易與如今的綠電交易有什么區別?龔建榮解釋,綠證交易可以沒有實質的綠電產品,只是交易綠色屬性,而綠電交易中認證書嚴格跟著綠電走。

綠電交易中,綠色屬性隨著上網電量產生,歸發電企業所有,通過市場化交易轉移給用戶。一度電的綠色屬性所有權應當具有排他性和唯一性。

“比如參加了綠電交易,就不能再去碳市場賣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了。”龔建榮說。這也是綠電交易制度中比較重要的環節,目前還需要一個發展和完善的過程。

本次交易依托區塊鏈技術追溯綠電屬性,實現綠電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也就是使用區塊鏈技術追溯綠電交易的合同,可以明確用戶購買的廠家、時段和總電量等信息,來更好地跟蹤去向。

浙江電力交易中心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助力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建設,并著力探索綠色電力與碳排放的核算方法和互認機制,推動電力市場與碳市場的協同發展。

在規則構建上,要推動國家建立國際認可的綠電消費認證體系,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對外能源話語體系,助推我國在新一輪國際博弈中贏得綠色低碳發展的主導權。

全國綠電交易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者: 來源:浙江日報 責任編輯:jianping

太陽能發電網|nj-bjj.co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