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能源監管局就廣東電力市場出現的偽造用戶注冊資料及虛假零售合同事件,分別約談廣東電力交易中心和兩家售電公司,并督促其履行好市場運營管理相關職責、加強售電業務合規性管理。就在一年前,因部分電力用戶反映被他人偽造證照通過廣東電力交易平臺辦理了市場注冊手續、登記備案了零售合同,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南
近日,南方能源監管局就廣東電力市場出現的偽造用戶注冊資料及虛假零售合同事件,分別約談廣東電力交易中心和兩家售電公司,并督促其履行好市場運營管理相關職責、加強售電業務合規性管理。
就在一年前,因部分電力用戶反映被他人偽造證照通過廣東電力交易平臺辦理了市場注冊手續、登記備案了零售合同,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南方能源監管局協同政府部門依法組織開展了現場核查并按有關規定予以處理。據筆者了解,偽造證照在廣東電力市場并非個案,而是“售電圈”心照不宣的慣用套路。
自2015年電改“9號文”發布起,我國新一輪電力市場化改革歷時6年有余。電力行業“開門迎客”,帶動了新興業務的蓬勃發展,促進了電力行業轉型升級,但其中有不少市場主體通過“作弊”“刷單”,破壞了行業公平競爭,擾亂了市場秩序。如上所述的“偽造證照參市”行為,不僅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負面效應,更在很大程度上欺騙、誤導政府和用戶做出與事實不相符的市場判斷,干擾電改正常推進。
進一步看,偽造證照參市的行為造成的傷害著實不小。例如,市場主體的信息和數據是整個電力市場建設和電力系統運轉的關鍵依據,尤其在市場設計中,數據的真實性可以稱得上是“生命”,因為需要借此分析并預測各種市場模式和規則細節對市場運營狀況的影響,進而進行政策決策,發揮避免風險、提升效率的作用。市場要用數據說話,如果用戶數據都摻了水分、造了假,那電力交易中心和售電側所參照的依據、所建立的規則和制度還能順暢和有效嗎?答案顯而易見。
好在,監管部門發現了問題,并接連實施了干預。
南方能源監管局指出了電力交易中心在市場運營管理中存在的有關問題和薄弱環節,結合國家和廣東省有關政策要求,提出了加強市場注冊管理、合同登記備案管理,加強市場監控和風險防控,認真做好市場自律管理等方面的監管要求。
售電公司方面,南方能源監管局分別指出兩家售電公司在售電業務中存在的問題,督促其嚴格執行國家有關售電管理政策,針對代辦用戶注冊、代持用戶交易賬戶以及簽訂零售合同等業務環節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落實,加強企業內部合規性管理,遵規守紀、誠信經營,不得再次發生類似破壞電力市場秩序的情形。
由此可見,市場注冊、合同登記、代辦等環節,都有可能成為造假、舞弊、出紕漏的地方,也恰恰說明去偽存真、打假的緊迫性,說明個別環節“掉鏈子”需要全鏈條加強防范,更需要監管部門果斷戳破“泡沫”,揭開“傷疤”,嚴厲打擊擾亂市場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同時,相關市場主體更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無論違法手段披上什么樣的“合規”外衣,其本質仍是造假行為,壞了秩序,毀了規則,終究逃不過監管和法律的“火眼金睛”,必將受到嚴懲。
作者:趙紫原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