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國際能源變革對話”期間,《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了蘇州協鑫納米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范斌博士。協鑫納米科技第一條100兆瓦的鈣鈦礦生產線將在未來2-3周建設完成,這是全球范圍內第一條鈣鈦礦量產線,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預計第一片組件會在七月中旬下線。隨著后續產能、效率爬坡等不斷地優化和調試,計劃明年下半年會推出成熟產品
在“2021年國際能源變革對話”期間,《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了蘇州協鑫納米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范斌博士。
協鑫納米科技第一條100兆瓦的鈣鈦礦生產線將在未來2-3周建設完成,這是全球范圍內第一條鈣鈦礦量產線,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預計第一片組件會在七月中旬下線。隨著后續產能、效率爬坡等不斷地優化和調試,計劃明年下半年會推出成熟產品,從而加速規模化地應用。
目前鈣鈦礦的實驗室效率是25.6%,和晶硅非常接近了,這個效率提升僅僅用了八、九年的時間,相比晶硅,這個速度是非常快的。鈣鈦礦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走完了晶硅過去四五十年走的路。
理論上,在組件端當前晶硅的組件效率是很難超過23%的,我們預計鈣鈦礦的光電轉化效率將達到25%左右,也可以看出鈣鈦礦在組件效率也比晶硅高得多。同時,鈣鈦礦實現大規模量產之后,制造成本也將只有晶硅的50%左右,而鈣鈦礦的穩定性也已經得到了充分地認證——鈣鈦礦的工作壽命至少在25年到30年。
現在晶硅的價格已經很便宜了,但我們應該說還是不夠的,我們認為鈣鈦礦是非常有希望成為晶硅的替代者的。以東部地區的發電的光照水平來算的話,晶硅度電成本大概能夠比火電略低一些,卻無法忽視光伏天然具有的不穩定屬性,但鈣鈦礦應該能夠在東部地區把度電成本降到水電以下,也就是說能夠跟火電拉開一毛錢到一毛五的度電成本的差異,那么這一毛錢的一毛五就可以留給儲能,也就是說,我們將來很有希望能夠做到鈣鈦礦的發電,結合儲能形成一個穩定的輸出,同時這個度電成本還比火電低這樣的水平。那么到這步我相信鈣鈦礦就能夠實現對火電大規模的替代。
所有的產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你要覺得說有一個產品可以千秋萬代的統治市場,那都是不現實的,東西都是會被替代的,就像當年膠卷會被數碼相機替代掉一樣,我們認為鈣鈦礦對晶硅的替代也是一個必然選擇,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作者: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