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風電創造奇跡—— 1年并網量超過去3年總和。這對行業來說雖是重大利好,但也面臨很多潛在風險。首先,電網消納挑戰很大。7000多萬千瓦風電加上光伏,相當于過去3年電網對新能源消納的并網量。我們非常擔心“限電”會卷土重來,這需要引起行業關注。其次,搶裝工程與設備存在質量隱患。由于搶裝需要,企業所有產能開足馬力
2020年,中國風電創造奇跡—— 1年并網量超過去3年總和。這對行業來說雖是重大利好,但也面臨很多潛在風險。
首先,電網消納挑戰很大。7000多萬千瓦風電加上光伏,相當于過去3年電網對新能源消納的并網量。我們非常擔心“限電”會卷土重來,這需要引起行業關注。
其次,搶裝工程與設備存在質量隱患。由于搶裝需要,企業所有產能開足馬力,導致產品質量魚目混珠。今年1月份,某些搶裝風機就開始暴露出質量問題,未來行業高質量發展面臨巨大挑戰。
第三,存在產能過剩風險。搶裝加快零部件國產化替代步伐,產業鏈上下游快速繁榮,這本是利好消息,但未來幾年能否繼續保持較大需求和產量仍未知,需引起警惕。
“碳中和”目標對新能源行業的利好史無前例。據不完全統計,近期主要電力央企“十四五”新能源投資計劃已超過5億千瓦,平均每年超過1億千瓦,這還不包含一些地方國企和電力投資企業的投資規劃,巨大市場確實令人振奮。
但不容忽視的是,風機低質、低價情況可能蔓延。在過去兩個月投標中,有些項目的風機價格已下探到2700元/千瓦左右。對開發商來講,低價短期內雖然可降低度電成本,但如果把全生命周期系統及質量風險算進去,卻得不償失。價格戰對行業長期發展非常不利。
風電在短期內仍面臨土地和消納的挑戰。中國雖土地資源豐富,但事實上,在具體項目開發中,由于需要考慮眾多因素,找到合適機位并不容易。
目前,風電回歸“三北”勢頭猛烈,內蒙古、甘肅、新疆、東北三省成為央企等大開發商爭奪的熱點,但速度過快會導致后期消納問題暴發。為此,我們呼吁加快中東南部分散式風電發展,讓它成為中國風電規模化發展重要補充。還要降低中東南分散式風電開發門檻,理順關鍵環節,引入備案制,提高建設效率。
其次建議加碼海上風電省補。只有海上風電規模化發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經濟發達地區、電力負荷大省清潔能源轉型需求。廣東省補出臺后,靜態收益來看,一度電相當于補貼2~3分錢;動態收益來看,可能有4~5分錢。但這離海上風電平價還有很大差距,希望各省份加大對海上風電補貼,在國補取消后,扶上馬再送一程。
呼吁盡快明確儲能身份。新能源在電源側配備電化學儲能是未來發展趨勢,但如果只作為簡單配套,則無法充分發揮價值,只有讓儲能參與到電力交易中,才符合長期市場導向,否則現有源網荷儲一體化模式很難盈利。另外,特別提醒行業高度關注儲能安全,目前電化學儲能行業剛剛起步,產品質量良莠不齊,技術差異非常大,為未來埋下安全隱患。
最后,“十四五”期間建議國家加快碳稅和綠證推出,對地方政府進行相關考核,調動政府對新能源發展的主觀能動性。
(作者系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本報記者李惠鈺根據其在“中國新能源電力圓桌”2020年終線上座談會上的發言整理)
作者:田慶軍 來源:中國科學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