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溫州市科技部門負責人專程前往北京拜訪了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聽取其對溫州光伏企業的看法和意見,浙江埃菲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陪同專訪。
史立山認為,光伏發電是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能源發電技術,其應用方便,管理簡單,是適應分布式發展的理想電源。其產業鏈包括硅材料電池、逆變、組件等等。“十二五”期間,國家規劃指出了上千萬千瓦發電目標,但規劃的落實仍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中國光伏產業簡而言之技術缺失,如:中美光伏行業之間呈現貿易逆差,我們買美國的光伏制造設備和技術比我國出口美國的光伏電池數量要大。我國產業的特點是買材料、買設備、來料加工的低端商業模式。過去光伏產業一直是依靠國際市場,國內市場很小,短期內中國的產能依靠自身則消化不了,光伏市場要尋求全球化下的平衡。推動產業的發展,需要得到各地方政府的支持。溫州如若想發展光伏,需拿出一部分資金來推動。否則,光伏受市場和成本的制約,很難發展。地方財政的支持則可以有效加快產業的發展。
按照史立山的觀點,德國等歐盟國家新能源發展良好,效仿他們的經驗,發展光伏產業都是從立法開始,并能夠較好執行;同時,歐盟國家的決心和力度都很大,新能源發展很迅速,如丹麥風電占全球發電量占20%、西班牙占到15%,光伏發電量已經達到2300萬千瓦。不過在我們國家,如果光伏發電成本能夠再降低,讓千家萬戶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如山坡、空地、屋頂等大量去安裝光伏發電,如解決10%的用電量就會很不得了。此外,在新技術方面,如納米技術,通過納米技術實現水油混合,不僅可替代燃油,還能提高能量轉化,保護環境,據介紹這樣的技術已經在日本應用。納米技術的導電率比銅高4倍,重量也會更輕,企業追尋成本的降低不僅要追求物理層面的節省,還要從化學層面有更合理高效的替代性技術,以此尋求技術創新的突破口。溫州轉型搞光伏,應用是核心,要將太陽能進一步推向應用。轉型升級的突破口不只是制造,而是進一步開拓應用市場,從多元化的角度去開拓新能源的應用市場,如生物質、海洋、風能都可以去做。
作為溫州光伏企業的代表,埃菲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生產制造光伏逆變器為主,產品囊括了光伏逆變器的各種型號,從微型逆變器到中型逆變器和大型逆變器,產品系列比較齊全。不同于溫州組件企業的艱難境況,逆變器今年的逆勢增長,行情良好,該公司今年的銷售情況比較可觀,截止到第四季度年銷售總量接近了100MW,是在逆勢環境下成長的少數光伏企業之一,這恰是溫州光伏的希望。而和史立山的建言不謀而合的是,該企業比較關注技術和應用市場。
雖然今年國內市場爆發,市場行情看好,企業銷售狀況良好,但是面臨一哄而上,趨之若駑的紛亂局面。史立山認為,從商業競爭的角度看,要著眼于提升技術上面的優勢。我們的光伏產業受別人制約的因素太多,自主創新能力不夠,溫州要在這方面率先做出成績。山東、江蘇等省份財政支持力度較大,推動了光伏應用的實施。溫州在發展的思路上,光電制造基地的打造也是可以的,但是光造還是不行,關鍵是用。光伏電站在哪里搞、怎么搞還面臨著很多問題,行業的發展還較新較快,電站建成后如何清洗、如何管理?在分布式利用方面需要得到很好的突破和解決,國家十二五的光伏規劃都有,國內市場的啟動關鍵還是在于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