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聯合國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對世界做出承諾,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對中國新能源產業而言,這無異于歷史性時刻。碳中和目標將倒逼我國能源轉型大幅提速,在“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內,新能源增速要遠超以往。光伏是我國新能源的主力軍之一。截
9月22日,聯合國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對世界做出承諾,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對中國新能源產業而言,這無異于歷史性時刻。碳中和目標將倒逼我國能源轉型大幅提速,在“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內,新能源增速要遠超以往。
光伏是我國新能源的主力軍之一。截至2019年底,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已達204.3GW,連續5年位居全球首位。碳中和大背景下,光伏產業將有怎樣的發展機遇,又將面臨怎樣的挑戰?
10月14日,在由《能源》雜志社舉辦的中國新能源電力圓桌(光伏)專題交流會上,就上述問題,國家電投、國電電力、龍源電力、華電、三峽新能源、中核匯能、北控清潔能源等多家電力央企、國企及華為、錦浪科技、陽光電源、聯盛能源、特變電工、阿特斯等制造商等展開充分探討。
毋庸置疑,可再生能源將成為我國能源消費增量主體,并逐步走向存量替代。
會上,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易躍春給出替代路徑預測:“總體來看,未來5年,可再生能源將成為部分地區能源消費增量主體;2035年,可再生能源基本滿足能源消費增量;2050年,可再生能源成為能源消費總量主體。”
以“十四五”為例,為實現2025年非化石能源至少應占一次能源消費18%左右的目標,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測算,未來5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將達4.4億千瓦,在新增電力裝機中的占比67%左右,占新增發電量的44% ;可再生能源累計裝機容量將達13.3億千瓦左右,約占電力裝機的47%,約占全口徑發電量的30%。
易躍春指出,預計2035年,光伏累計裝機將超過煤電,光伏將成為我國上網電價最低、規模最大的電源。
事實上,得益于度電成本優勢,以及中國轉型需求,越來越多的央企加碼光伏電站開發,而碳中和承諾又加速這一進程。
多位參會的電力央企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總書記做出碳中和承諾后,集團在光伏電站的開發規劃上,都有大幅度增長,甚至翻番。
同時,光伏開發模式也在顯著變化,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是主要趨勢之一,如風光儲氫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等。
但是,光伏產業發展依然面臨諸多挑戰。與會者一致提出,土地問題將成為越來越嚴重的掣肘。因此,在提高土地利用率上需要做更多探索,如水光互補、光伏+農業等。
消納也是行業最為擔心的問題之一,產業將面臨與電網協調的問題。
易躍春表示,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近中期主要障礙不是技術問題,是經濟性和機制性問題。電力系統硬件結構決定了新能源消納潛力,但政策和經濟激勵決定了消納潛力能否充分發揮。
針對如何提高消納水平,他給出具體建議,包括發揮常規電源調節潛力、省間靈活交易調度、挖掘用電負荷靈活性資源、納入新能源預測的優化開機、破除跨省區交易壁壘、提升跨省區輸電靈活性等。
參會者還表示,新能源發展對電力體制機制改革的需求越發迫切。以儲能為例。目前國內儲能行業問題重重,根源在于缺乏市場機制,儲能沒有獨立的第三方地位,在儲能費用承擔上,尚未明確規則。
對于即將邁入平價時代,與會者一致認為,任何產業的發展壯大,都不能依賴政策,要靠自己發展。而隨著收益率降低,企業需要著力練好內功。
作者:田甜 來源:角馬能源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