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阿特斯陽光電力有限公司、江蘇潤陽悅達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江蘇中宇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晶科能源有限公司、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潞安太陽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7家光伏企業聯合發布《關于建立光伏行業標準尺寸的聯合倡議》,建議將硅片尺寸統一為182mm*182mm(M10),并在行業標準組織中將這一尺寸納入標準規范文件。《聯合倡議》稱,此舉旨在減少資源浪費,促進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
七家企業聯合倡議,旨在統一硅片尺寸。然而,這一做法卻引來爭議,將去年以來開始的硅片尺寸之爭再次推向了一個新高潮。
從156mm到158.75mm,從166mm到180mm、182mm甚至210mm,從小到大再到更大,硅片尺寸的混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硅片作為行業的基礎性產品,其尺寸大小關系到眾多輔料輔材、電池組件甚至下游電站的適配問題,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在七家企業的《聯合倡議》背后,兩個焦點問題也逐漸浮現——“大尺寸”與“統一化”。
其實,早在國內光伏制造業起步之初,我們就曾遭遇過“尺寸困惑”。彼時,“大尺寸”一度遭到部分企業的抵觸,其中不乏如今發布《聯合倡議》的公司。有抵觸情緒的公司理由也很簡單:光伏行業的真正進步應該體現在轉化效率的提升上,依靠擴大尺寸提升發電能力無異于“墊著內增高鞋墊和其他人比身高”。但“抵觸”并未持續很久,多數企業便開始轉變思維,其間最根本的原因便是市場的認可,“大尺寸”給客戶創造了價值。
打破了“尺寸”的約束,制造企業就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如今,隨著工藝和技術的進步,想要把硅片“做大”在生產和制造水平上并非難事。五花八門的硅片尺寸也著實帶來了新的困惑。
尺寸不統一到底會帶來哪些問題?正如《聯合倡議》所言:會造成光伏產業鏈包括硅片、電池到組件以及玻璃等輔材的制造成本上升,并對客戶的產品選擇,光伏系統的安裝,上下游協同等造成較大困擾。顯然,統一尺寸將推動整個行業建立基于統一標準的供應鏈體系,實現裝備制造體系和客戶應用體系的標準化,推動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然而,行業內生產企業眾多,尺寸到底該如何統一?又該在何時統一?現階段,合理、合適又合算的尺寸該是多少呢?
顯然,有人力挺182mm,有人押注210mm,從產品性能到運輸條件,從現有產線更新換代到面向未來的布局考量,各抒己見,各有道理。猶豫、觀望者更是不在少數。
一方面,尺寸的統一還必須依靠有序的市場競爭。畢竟,很多時候尺寸如何統一不僅僅是標準問題,更是商業問題。182mm也好、210mm也罷,亦或是其他尺寸,能夠盡快實現規模化量產,成為市面上的“主流”產品,效益和價值方能實現。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相信市場競爭本身的“自凈能力”。《聯合倡議》誠然無可厚非,但成熟的市場有能力挑選出切合實際的、可靠的方案策略。歸根結底,尺寸的統一問題,最終還是要交給市場來選擇。市場認可的尺寸,無需過多倡議,終會成為更多生產企業的自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