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七家光伏企業就建立光伏行業標準尺寸發布聯合倡議。
在倡議中,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公司 、江蘇潤陽悅達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江蘇中宇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潞安太陽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建議,應建立幾何尺寸為182mm*182mm的硅片標準(M10),并希望在行業標準組織中將這一尺寸納入標準規范文件。
據經濟觀察網了解,上述倡議書從醞釀到發布歷經將近2個月的時間,綜合考慮了各方面的訴求,之前一直沒能確定出具體的規格,需要各廠商共同協商達成共識,企業希望通過發布聯合倡議的契機改變行業的“尺寸亂象”。
有關硅片的“尺寸之爭”由來已久,對“大尺寸”的探索一直未停息。
在2017年之前,優化硅片尺寸的空間有限,組件的外形尺寸較為固定。進入2017年,行業開始考慮將組件做大,通過調整硅片的尺寸實現上述目標。從2017年到2018年期間,邊距為157.25mm,157.5mm、158mm、158.75mm的尺寸接連出現,也有些地方出現了161mm等類似的尺寸。去年隆基將166mm作為尺寸變化的確定值并推出了相應的產品,隨后在8月,中環股份發布的210mm尺寸的硅片又對邊界進行了突破。
一位光伏行業人士對經濟觀察網表示,行業現在尺寸太亂,每家都可以不同尺寸。硅片尺寸不同,影響產業鏈配套,會造成比較大的成本浪費。不同規格硅片帶來不同的適配輔材和電池廠商適配成本,對下游電站適配也是很大問題,很多輔材不兼容其他廠商。
上述倡議書中也指出,基于大尺寸硅片的高功率組件是近年來行業上下游企業創新的主要方向之一。然而在這一過程中,企業采用的硅片尺寸不統一,造成光伏產業鏈包括硅片、電池到組件以及玻璃等輔材的制造成本上升,并對客戶的產品選擇,光伏系統的安裝,上下游協同等造成較大困擾。
上述行業人士表示:“210mm大硅片的優勢毋庸置疑,但限制在于成本高,對客戶而言性價比不高。另外,產量一直沒上來,跟210mm的大型主流廠商很少,后面市占率方面的差異估計會更加明顯了,如果最大的三廠都是一個規格,后續的成本將會進一步降低!
據經濟觀察網了解,隆基股份董事長鐘寶申此前對光伏行業協會表示,目前標準化工作面臨著諸多困難,這與行業的發展不夠成熟、階段性地存在惡意競爭有很大關系。有些問題不是標準問題,而是商業問題。企業的健康發展是為客戶提供可持續服務的基礎,同時也有利于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大家做切合實際的、可靠的方案策略,而不是過度的、夸大的承諾。
鐘寶申認為,行業標準化工作非常重要,因為它能夠降低系統成本,帶動整個供應鏈的標準化,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定制化的產品對于整個供應鏈來說,成本很高;對客戶來說,標準化產品設計時有標準的設計和測試方法,而非標準化將會付出更大的設計和測試代價,客戶的價值無法最大化。整個行業的標準化會綜合降低供應鏈-系統端-使用端的成本。
因此,他建議需要將標準工作從單純的技術層面脫離開來,認識到標準工作對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各方共同推動標準化的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