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源部長里克·佩里在前段時間召開的第37屆劍橋能源周會議上發表演講時稱,美國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能源政策可以概括為“能源新現實主義”。這是美國政府高官首次在正式公開場合闡明特朗普執政時期美國的能源政策。
推動技術創新 實現能源獨立
佩里在演講中一共6次提及“能源新現實主義”。佩里著重強調的“能源新現實主義”政策的核心是通過推動技術創新,真正實現美國的能源獨立。
佩里的演講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方面,近十年來,以頁巖油氣革命為核心的能源行業基礎創新已徹底改變了美國的能源供需結構,顛覆了多數美國人一直持有的“美國能源供應是不安全的”悲觀觀念。佩里強調,“從過去十年的經驗來看,技術創新讓我們懂得,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是可以兼得的,這就是能源新現實主義的核心要義”。另一方面,佩里還強調,“通過技術創新,可以實現全球范圍內的煤炭清潔化利用,開發更多天然氣,化石能源整體碳排放量都會顯著減少”。
美國內政部長瑞安·津克也參加了劍橋能源周會議,他在演講中強調了在美國本土生產能源,以及與海外盟友合作生產能源的重要性。他還指出,能源生產應更環保、更經濟、更安全,美國能源行業的監管框架應該鼓勵、支持最優的能源生產,而不應成為負擔。以前那種審批一個項目需要數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做法是不可接受的,要加快油氣基礎設施項目的審批速度。
從佩里和津克的演講中可以看出,美國在特朗普執政時期回歸化石能源、回歸石油和天然氣是一項長期且重大的政策調整,不是特朗普的率性決定,而是在內閣和企業層面均已達成共識。這就是以更務實的做法保障美國能源供給,并以更務實的技術創新走低碳發展之路。
美國經濟“脫虛向實”
美國拋出“能源新現實主義”,是特朗普政府奉行的經濟“新現實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國際政治和國際關系的視角來看,特朗普上臺以來,便果斷終結了美國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奉行的“新自由主義”政策路線,這條路線的核心是將價值觀和意識形態視為美國對外交往的基礎。在能源問題上,一直以來,美國傾向于與盟國建立全方位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通過建立國際石油合作機制來保障能源供給。美國與沙特等產油國的“特殊關系”,以及組織經合組織(OECD)國家成立國際能源署(IEA),均是20世紀70~80年代美國能源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特朗普極端務實的“新現實主義”路線在能源領域則可以解讀為“能源新現實主義”,就是更多依靠傳統化石能源和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化石能源消費的低碳化,就是通過讓傳統能源行業煥發青春而帶動更多制造業的發展,從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讓美國經濟“脫虛向實”。
“能源新現實主義”實際是20世紀70~80年代美國奉行“能源現實主義”政策的升級版。1973年的全球性石油危機使得美國經濟陷入滯脹困境,時任美國總統卡特發表講話,表示美國未來要更注重國內能源的開發利用,更注重通過技術創新達到節能的目的,強調對中東石油秩序的維護,并懲罰那些破壞既定國際石油合作機制的國家?ㄌ睾屠锔鶗r期的能源政策可以稱為“能源現實主義”。差不多30年后,特朗普上臺重新提出美國的能源安全要靠自己而不是國際合作機制,沙特等歐佩克國家從根本上無法保障美國的能源安全。特朗普時期的能源政策可以看作是對卡特時期基于現實主義能源政策的轉型升級,以佩里的演講為標志,“能源新現實主義”進入人們視野。
新型合作機制正在構建
“能源新現實主義”的內涵有兩個:一是通過創新重振化石能源雄風;二是以更清潔的方式利用化石能源。正如佩里在演講中指出的,美國今后的能源政策將回歸到“現實主義”的政策上來,更多依靠國內能源,更多依靠技術創新(如頁巖油氣的開發)來解決能源安全問題。與此同時,佩里著重強調美國不是要去除化石能源,而是要更清潔、更高效地利用化石能源,要讓能源行業成為美國經濟增長的主力,解決更多就業問題。
可見,美國因為頁巖油氣革命的成功,改變了自身能源體系和結構,也改變了全球能源戰略態勢和國際政治形勢!澳茉葱卢F實主義”將給全球能源治理乃至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帶來重大影響。分析人士預計,未來一個時期,美國將減少對中東、中亞、拉美甚至非洲等全球油氣富集地區的干涉和干預,將更多精力放在發展本國的能源行業上。西亞、北非、中亞和拉美是全球傳統意義上的“不安定區域”,一直以來,美國在上述地區保持力量存在以維持基本秩序。隨著美國開始獨善其身,這些地區會相應出現“后美國管控”時代。新的全球格局下,新的管控力量尚未來得及填補進去,可能導致全球油氣富集地區的動蕩和紛爭加劇,從而給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帶來重大影響。
原標題:美能源新政:從求人轉向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