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軟銀集團掌門人孫正義近年來極力推崇的“超級電網”計劃,再度得到了其韓國盟友的肯定與力挺。但這距離各國達成政治協議甚至最終建成大電網,依然有很長的距離。
日本軟銀集團掌門人孫正義近年來極力推崇的“超級電網”計劃,再度得到了其韓國盟友的肯定與力挺。但這距離各國達成政治協議甚至最終建成大電網,依然有很長的距離。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電力公社社長趙煥益(Cho Hwan-eik)近日與電力企業座談時表示,近期在俄羅斯召開的東方經濟論壇上,各國首腦已認識到建立東北亞能源連接體系的重要性。趙煥益稱,韓國電力公社經可行性研究,認為建立覆蓋韓中日、乃至俄羅斯的“超級電網”在經濟及技術層面是可行的。
“超級電網”是一個浩大的跨國工程,旨在將中國、日本、韓國、蒙古和俄羅斯的電網互聯。
按照設想,可以在蒙古建造太陽能或風能發電場,通過超高壓直流電纜輸向中日韓等用電大國。
去年以來,韓國電力公社和軟銀一直在對該項目的細節展開討論。該計劃已經得到韓國總統文在寅的支持。今年9月發表公開講話時,文在寅呼吁俄羅斯在“形成東北亞經濟區和多邊安全體系的更大視野”下加入這個計劃。他提出,希望各國啟動由俄方主導的構建東北亞“超級電網”工程的可行性研究。
超級電網=能源共享?
按照支持者們的設想,有了超級電網,東北亞國家能夠分享能源供應,尤其在爆發自然災害之時。
其實跨國超級電網的概念并不新,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紀70年代。一家名叫全球能源網國際公司 (GENI)的非營利性機構,提倡構建一個橫跨全球的電力網絡(World Game)。幾十年的“布道”之后,該機構的確收獲了一批頗具影響力的追隨者,但也一直只停留在愿景階段,其網站早已停止更新。
1998年,俄羅斯提出了“亞洲超級電網”概念的雛形。1999-2000年期間,俄羅斯完成了對鋪設地下電纜實現薩哈林島至日本列島大規模電力出口的可行性研究。該工程計劃充分開發蒙古戈壁的風能與太陽能、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水電與火電、中國的風電與太陽能、韓國和日本的光伏與風電,實現連接俄羅斯、中國、蒙古、韓國和日本的泛亞洲跨國電網,總輸送距離達到3.6萬千米。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后,亟需尋找能源出路的日本也提出了類似設想。按照日本的設想,“亞洲超級電網”將以蒙古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為基礎,建設一個連接蒙古、日本、俄羅斯、中國和韓國的泛亞洲跨國電網,將蒙古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通過超高壓直流電纜輸送到亞洲的用電大國。
“如果從距離東京3000公里之外的蒙古戈壁沙漠使用風力發電,通過電線將電送到東京,每度電不過0.2美元,送到北京為0.12美元,印度德里0.1美元。”2012年3月10日,福島核事故一周年之際,同時身兼日本可再生能源基金會JREF)創始人的孫正義發表了“亞洲超級智能電網,從構想到實現”的演講。孫正義說,上述價格完全可以接受,相比日本當時的電價并沒有貴到哪里去,“而且如果北京、德里都用上戈壁沙漠的風力發電的話,造價能更便宜!
孫正義的這一設想,在中國也得到了響應。按照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前任董事長劉振亞的構想,構建東北亞聯網,可以把蒙古、中國東北和華北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可再生能源基地與中日韓等負荷中心連接起來,實現地區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
多方積極撮合下,2016年3月,中國國家電網公司、韓國電力公社、日本軟銀集團、俄羅斯電網公司在北京簽署了《東北亞電力聯網合作備忘錄》!皝喼蕹夒娋W”似乎已箭在弦上。
可行性備受質疑
趙煥益稱,“超級電網”已成為總統直屬的北方經濟委員會重要議題。在東北亞建立超級電網已超越經濟層面,其將更有助于緩解緊張的東北亞局勢。
然而,該項目的可行性一直備受質疑。
超級電網的擁躉們很樂于援引歐洲互聯電網的案例。但相較于歐盟,“亞洲超級電網”所要跨越的制度、法律、技術障礙顯然更多?鐕娏献餍枰y一的技術和法制標準,但亞洲各國輸電技術標準各有不同,法律體系差異巨大,電力市場的開放程度也參差不齊。
更關鍵的是,這項長期計劃實施的前提是足夠的政治互信,否則跨境電力交易很可能充斥著安全方面的擔憂。譬如,當外交局勢陷入緊張時,一個國家很可能以“切斷資源”作為“武器”。
這樣的電力互聯還面臨著多重障礙,包括連接不同電網和基礎設施背后的一系列挑戰,以及決定如何對電力定價等。此外,一些國家也可能擔心過度依賴進口電力或來自中國的技術。
“這在技術上并非不可能,還能夠提高能源安全!表n國投資證券公司分析師Kang Seung-kyung稱:“(但)達成政治協議和實際上建立起能源網絡需要很長時間!
作者:楊漾 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