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


1-7月份鹽城新能源裝機總量、發電量均居全省第一

2017-09-22 10:22:13 太陽能發電網
  今年1-7月,鹽城以風電、光伏發電為主的新能源裝機容量達461.1萬千瓦、占全省30.3%,新能源發電量48.5億千瓦時、占全省31%。新能源裝機總量、發電量均居全省第一。鹽城市委書記王榮平說,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生態建設要有擔當。鹽城將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把良好生態作為立市之本、發展之道、惠民之要,加
  今年1-7月,鹽城以風電、光伏發電為主的新能源裝機容量達461.1萬千瓦、占全省30.3%,新能源發電量48.5億千瓦時、占全省31%。新能源裝機總量、發電量均居全省第一。鹽城市委書記王榮平說,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生態建設要有擔當。鹽城將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把良好生態作為立市之本、發展之道、惠民之要,加快建設富有鹽城特色、彰顯生態綠色的全面小康。
  綠色發展,首先是能源開發的清潔替代。2005年,東臺國華第一個風電場特許權招標項目落地,鹽城清潔能源的發展序幕開啟,到亞洲首臺套3MW、5MW、6MW、6.45MW風機均在鹽城成功下線,豐富的資源稟賦,超前的頂層設計,讓鹽城資源開發、產業發展、綠色轉型良性互動,并成為全省樣板。廣袤的黃海灘涂,清潔能源正迎來發展“好風光”。

  資源帶產業,風電領跑全省
  打開江蘇海域版圖,鹽城582公里海岸線、46萬公頃灘涂面積,分別占江蘇的56%、67%,沿海及近海70米高度風速超過7米/秒,更是不可多得的清潔能源。
  如何將沉睡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我國海上風電起步的集中區就在鹽城。首批落戶的十多個項目可以說都是沖著‘海風’來的。靠風力資源,我們不僅招引了風電裝備整機制造的龍頭企業,也吸引產業鏈上的配套企業緊跟落戶。”鹽城市經信委副主任袁志亞說。
  在江蘇金風科技廠區,一套由低風速直驅永磁風機、太陽能光伏等設備組成的微電網,正源源不斷地向附近企業提供綠色清潔能源。這是國內首個商業化分布式兆瓦級智能微電網示范項目。金風有亞洲最先進的背靠背靜動態性能全工況仿真試驗平臺,國內首臺6MW直驅永磁海上風機也在這里投運并網發電。金風科技總經理陳小海說,他們以“中國制造2025”規劃為藍本,強化科技突破,不斷推動新能源及裝備產業邁進高端。
  創新支撐發展,智造引領未來。江蘇沿海是國家規劃的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鹽城海上風電規劃容量為777萬千瓦,占全省70%,是江蘇打造“海上三峽”的主戰場。走進三峽集團的首個海上風電項目——響水近海風電場,亞洲首座220千伏海上升壓站讓人自豪。它由國內自主設計建設,打破國外技術壁壘,率先使用國內第一根220千伏海纜,僅海纜一項就節省50%以上的造價。響水長江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負責人許新鑫說,“該項目應用許多新技術,推進關鍵設備國產化,尤其是海上風機,在國內首家運用金風3.0海上機型,不僅于行業內引領示范,更在國際上挺起中國制造的脊梁。”
  海上風電場更是巨大的磁場。金風科技、上海電氣等風電領軍企業快速集聚,引領中國中車、雙菱重工、TPI葉片等一批關聯企業入駐,形成從風機葉片、電機、結構件、機艙罩等零部件生產到整機裝配的全產業鏈,為鹽城風電產業領跑全省打牢基礎。如今,鹽城風電裝機容量314萬千瓦,占全省裝機的54%。在建風電場8個,規劃待建風電場項目12個。

  富民探新路,“陽光收入”喜人
  走進阜寧縣東溝鎮北堆村,600畝油用牡丹、玉米等農作物之上,4米高的支架擎起一塊塊光伏電板,成排成行,蔚為壯觀。農田里生根,鑫源15兆瓦光伏發電項目不僅未改變土地使用性質,而且為清潔能源利用找尋到新的空間。高支架、平單軸,充分保證地面空間和下層農作物日照時間,而8至10米的行距也為機械進出“留路”。北堆村村民杜正祥介紹,“這個‘農光互補’項目,讓100多戶村民除了土地流轉租金外,還能獲得一份穩定的打工收入。而這個期限,長達25年。”
  田野上建起空間光伏電站,提升農業經濟附加值,打開一條富民新路。阜寧縣鑫源光伏電力有限公司廠長吳凱說,“農光互補”實現農業與光伏發電在互配互補中各取所需、互利共贏。
  富民賬本中, 獲得“陽光收入”的受益農戶越來越多。9月5日中午,東臺市弶港鎮新鎮居委會朱小剛在家張羅午飯,做飯用的電取自于樓頂“微型發電廠”。去年10月,朱小剛投資7.8萬元,在樓頂安上藍色電池板,裝機容量12千瓦,“有陽光就能發電,不僅自給自足,而且余電上網,每月還有1300元入賬。”小賬連著大賬,在新鎮居委會,有30多戶居民做起“屋頂經濟”,總裝機容量300多千瓦,年增收近50萬元。
  隨處可見的家庭屋頂光伏已成為東臺鄉村一道獨特的風景。東臺市發改委副主任許衛東介紹,創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區,東臺實施“萬戶屋頂光伏富民工程”。目前,已安裝2000多戶,計劃到2020年,建成萬戶家庭屋頂光伏,讓光伏發電走進千家萬戶。
  鹽城市發改委一位負責人認為,光伏發電不僅讓農民增收,對優化能源結構、推動節能減排、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也有著重要意義,真正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做足“+”文章,拉長風光產業鏈
  驅車東臺沿海,高聳的大型風車迎風旋轉;風車下,整齊列陣的藍色電池板閃閃發光;電池板下,是魚蝦嬉戲的萬畝魚塘。“風光漁”互補項目在藍天碧水間描繪出一幅令人心曠神怡的畫卷。
  這是國內最大的“風光漁”一體化電站、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灘涂風光電產業基地,總裝機容量78.8兆瓦,平均每年發送上網電量1.2億千瓦時,可滿足8萬家庭用電需求,節約標準煤5萬噸。
  沿海空間大、岸線長、灘涂多、風能光能資源豐富,鹽城借助“風電+N”綜合利用模式,著力構建國家級新能源產業基地,“風光漁”“風電水”“風電車”“風電+儲能”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模式不斷提升“風光”含金量。
  一臺自主研發的新能源淡化海水裝備,解決海島等偏遠地區的能源和淡水供應難題。江蘇豐海做活“風電水”文章,自主研制具有全球先進水平的智能微電網海水淡化成套系統,把海水淡化為高品質飲用水。目前,該設備正加快走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利用新能源汽車、可再生清潔電力、智能電網協同發展優勢的“風電車”項目,目前已通過全球環境基金理事會的審批。鹽城將建成全國首個全生態鏈可再生能源使用終端——“風電車”智能示范區,率先擴大可再生能源在中國汽車領域的應用。
  圍繞建設千萬千瓦級風力發電、千兆瓦級光伏發電、千億元新能源產業基地的目標,鹽城編制《鹽城市“十三五”清潔能源發展規劃》,力爭到2020年,清潔能源裝機容量達1190萬千瓦,全力打造國家清潔能源基地。“風光無限”的清潔能源,正成為鹽城最具發展前景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綠色主導產業。 


作者:卞小燕 來源:中國江蘇網-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

太陽能發電網|nj-bjj.co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