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十二五末,合肥造的太陽能光伏產品加在一起的發電能力,將與整個三峽電站相當。”昨天下午,在介紹合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情況時,合肥市發改委主任王厚亮說。
五年建成“太陽能三峽”
說這話當然需要底氣。王厚亮的底氣來源于一個個項目。去年8月,總投資25億元的賽維LDK太陽能光伏電池項目正式開工,預計今年5月份投產。去年11月,總投資75億元的海潤光伏開工建設,預計今年5月底正式投產。這兩個項目全部投產后,每年可實現產值400億元以上,創造就業崗位14000個。隨著正在謀劃的晶奧太陽能等一批項目的相繼實施,在十二五末,合肥造的太陽能光伏產品發電能力將與三峽相當,這也將讓合肥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產品生產基地。
千億資金復制“京東方”
當然,目前合肥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影響最大的還是“平板顯示產業”。王厚亮回憶,京東方6代線項目的引進,與政府的支持關系很大。當時通過市級投融資平臺出資了30億元,帶動了鑫昊PDP、彩虹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彩虹藍光LED等一系列項目,合肥因此形成平板顯示產業基地。
如今,合肥想復制這一模式。王厚亮透露,市財政每年安排6億元資金,設立合肥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同時組建由政府資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基金。
知情人士透露,這一基金將由合肥市投入55億元,與兩個社會基金公司合作,力爭到“十二五”末形成200~300億元規模,撬動社會投資2000~3000億元,產值爭取超過5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