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斤,56斤,65斤……”7月19日上午,在位于新北區孟河鎮的天合田園,四五位農民正在對收獲的番茄、西瓜、甜瓜等瓜果蔬菜稱重。這些新鮮的瓜果都在部分遮光的光伏大棚長成,是天合光能探索農光互補模式的成果。 天合田園生產主管張田洪介紹,成立于2016年1月的天合田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天合集團的新業務板塊,也是天合光能對農光互補模式
“60斤,56斤,65斤……”7月19日上午,在位于新北區孟河鎮的天合田園,四五位農民正在對收獲的番茄、西瓜、甜瓜等瓜果蔬菜稱重。這些新鮮的瓜果都在部分遮光的光伏大棚長成,是天合光能探索農光互補模式的成果。
天合田園生產主管張田洪介紹,成立于2016年1月的天合田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天合集團的新業務板塊,也是天合光能對農光互補模式的探索和實踐。占地1100多畝的天合田園中,建有一個5兆瓦光伏電站,電站的光伏組件都設置在大棚頂部的向陽面,充分利用太陽能發電,大棚下面根據不同的遮光率種著不同作物,主要進行了耐弱光有機蔬菜、食用菌、中草藥及苗木的設施化生產。這個田園光伏電站占地269畝,共由17個光伏薄膜大棚、7個光伏菌菇、1個室外光伏大棚、1個漁光互補魚塘組成,每年可將太陽能轉換為500萬千瓦時的電能并入電網。
具有豐富種植經驗的張田洪說:“在17個光伏大棚中,我們在50%遮光率的大棚里種了葉菜,上半年種了小青菜、萵苣、生菜、香菜、茼蒿等30多個品種,它們的生長期較露天種植長半個月左右,但產量不相上下,蔬菜葉面略小略薄,口感很嫩。在30%遮光率的大棚里,種了甜瓜、西瓜、番茄等瓜果類作物,收成都不錯;全遮光的光伏大棚專門種植了菌菇。”
目前,不僅收獲的果蔬有收入,7畝地的葉菜今年上半年已經收入1萬多元,還有7家單位認養農田也有收入,光伏電站每年5萬千瓦時的發電上網也能享受國家補貼。最關鍵的是,這種模式解決了光伏產業與農業發展“爭地”的問題,而且光農跨界“牽手”讓農業也共享了科技發展成果。
新北區現代農業產業園招商科科長吳逸楠介紹,天合田園的光伏大棚里設置了自動噴淋、自動風機和LED補光燈等先進設施,這種現代化設施農業不僅可以提高效率,也使種植更加科學,有助于提高作物品質和產量。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今年5月考察天合田園時,對這個農光互補項目給予了高度肯定,并希望天合光能繼續深耕“光伏+農業”,形成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模式。
作者:周瑾亮 張謐 吳旻斐 來源:常報全媒體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