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升級為產業發展鋪路,光伏電站讓村里每年固定收益11萬
隨著政府、供電公司等一系列的幫扶舉措,大家對伏東村既授了“魚”,也授了“漁”,村子摘掉了貧困的帽子,而且有希望發展得越來越好,貧困戶也能在村子里就近務工掙錢。
黃陂供電公司工作人員檢查光伏板。本報記者 徐靚麗 通訊員 王欣 攝
6月8日,黃陂區伏東村土主庵約2000平方米的光伏電站在陽光下顯得生機勃勃,國網武漢黃陂區供電公司研子服務部的工作人員在光伏板間走動,檢查設備運行情況。
“日照條件好,發電就多,設備可不能出問題。”黃陂供電公司發建部副主任秦坤告訴長江商報記者,黃陂區羅漢寺街伏東村是一個基礎設施條件較差的村莊,也是公司對口幫扶的村,已在去年底宣布“脫貧”。
伏東村村干部黃正國表示,隨著政府、供電公司等一系列的幫扶舉措,大家對伏東村既授了“魚”,也授了“漁”,村子摘掉了貧困的帽子,而且有希望發展得越來越好,貧困戶也能在村子里就近務工掙錢。
用電“升級”助村民增收
黃正國說,伏東村原來集體經濟收入僅1.2萬元,村內無企業入駐。農戶生產生活水平普遍偏低,村內原有貧困戶22戶,多是因病致貧、因殘致貧,多數沒有勞動能力。
“用電問題的解決,給我們幫了大忙,現在每家至少有兩臺空調,這在以前完全不敢想。”黃正國說,原來村里用電條件差,天氣熱的時候電扇都轉不動,村民們需要燒土灶。燒灶就要用到柴火,像貧困戶的家庭,“老弱病殘出門撿柴怕摔著,家里的勞力得照顧他們,既不能打工也影響自家種地,所以收入上不去。”
黃陂供電公司將村子的用電“升級換代”以后,這里家家戶戶都換上了家用電器,“老弱病殘”在家能自己照顧自己,各家勞動力得到“解放”,農忙時忙活自家的地,農閑時打工掙錢。
“在草莓基地干活,一天80元。”村民楊新榮說,自己就在村里的草莓基地打工,不僅能掙錢,還能照顧家里。楊新榮先天腿部缺陷,走路很不方便,天氣轉涼后腿就發痛,被診斷為四級傷殘。
楊新榮的丈夫智力四級殘疾,不能正常工作,女兒在外地打工,兒子康康還在讀書。楊新榮表示,打理家里4畝水稻能解決一家人的口糧,在村子的草莓基地干活又能有收入,一家人的生活就沒什么問題了。
黃正國說,供電“跟上來”以后,村子里擴大各種產業規模就有了底氣,伏東村修建了500畝的草莓種植科技示范基地,每年8月到次年2月,草莓基地都需要人手,村子優先考慮貧困戶。去年草莓基地用人高峰的時候,一天需要80名工人,本村的人全上了有時候人還不夠,還有周邊村子過來打工的,可以說本村貧困戶的工作問題是100%解決了。
秦坤說,過去伏東村只有兩臺50千伏安變壓器,為讓該村電力供應“升級換代”,黃陂供電公司申請國網項目投資180萬元,按照最新標準對該村4個自然灣進行農網升級改造,新增5臺配變,新增容量600千伏安;新立電桿72基;改造10千伏架空線路1.42公里,0.4千伏低壓線路3.294公里,下戶電纜2.469公里,戶均容量將達到3.27千伏安。
“我們村的用電,50年都不會比別人落后。”黃正國說,村民們對改造后的電力供應非常滿意。目前村子有草莓、蔬菜兩個基地,電力供應充足,正在計劃再添兩個基地,讓4個灣子每個灣都有自己的基地,讓村民的生活變得更好。
作者:徐靚麗 來源:長江商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