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隨著太陽能電池等的成本降低、包含第三方所有者模式在內的創新型融資選項的普及,以及可再生能源導入政策的發展,住宅用等分散型光伏發電系統的導入速度加快了。
原標題:分散型光伏發電的大量導入引起“死亡螺旋”
來源:日經BP社
在美國,隨著太陽能電池等的成本降低、包含第三方所有者模式在內的創新型融資選項的普及,以及可再生能源導入政策的發展,住宅用等分散型光伏發電系統的導入速度加快了。
導入政策之一的“凈計量電價制度”,能以與購電單價相同的金額抵消光伏發電部分,從而削減電費的州級制度。其經濟效應很大,為普及促進光伏發電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普及的進展,對電費支付產生的“經濟不公平”的擔憂,最近幾年在美國成為議題。
凈計量電價產生的“不公平”
“經濟不公平”是這樣產生的:隨著促進自產自消的分散型光伏發電系統導入的增加,電力公司銷售的電力總量減少。依用電量收費的“電費(從量費用)”的收入減少。
因此,電費中包含的送配電網維護等固定費用的回收基數變小。所以,當電力公司為收回固定費用而提高電價時,未設置光伏發電設備的電力用戶的負擔就會相對增大。
基于這種擔心,凈計量電價制度的修訂和電價制度的變更,成為電力公司與光伏發電產業之間爭論的一大焦點,即是為收回固定費用而漲價,還是使凈計量電價的收購價格不與零售價格相同,而是根據供需情況按時段收費。
固定費用回收引起的“死亡螺旋”
這兩種收費制度會如何影響今后的光伏發電導入?
位于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的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BNL)對這個問題作了定量分析驗證。驗證結果在2015年題為“凈計量電價與市場反饋的循環:電價制度修訂對導入分散型光伏發電影響的探討(Net Metering and Market Feedback Loops:Exploring the Impact of Retail Rate Designon Distributed PVD eployment)”的報告中發表。
報告題目中的“循環(Loops)”是與“死循環”同義的“多次反復”的意思。報告中提到的兩種電價制度的修訂實際上就會引起死循環。
即,促進自產自消的凈計量電價制度會增加分散型光伏發電系統的導入。隨著光伏發電的增加,電力公司的電力銷售總量會進一步降低。能回收電價中包含的送配電網維護固定費用的客戶基數縮少,因此電力公司會提高電價。隨著漲價,未設置光伏發電系統的電力用戶為了削減電費會導入光伏發電系統。這樣,客戶群進一步減少,電力公司又會再次漲價,如下圖。
美國稱這種循環為電力公司的“死亡螺旋”。隨著漲價,光伏發電的導入加速,“放棄電網”,即“脫離電力公司”的動向將逐漸擴大。那樣的話,將無法繼續維持重要的社會基礎設施——送配電網。
作者: 來源:日經BP社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