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月29日郝秉武的迷你光伏小電站并網發電以來,一個月時間里,發電470多度,除去自家用了170多度電,多余的300多度電賣給國家電網,一個月還賺了200多元。 昨日,筆者在邵武城區郝秉武家的屋頂上見到了這座神奇的迷你小電站。發電站由18塊光伏發電板、一臺逆變器和一個智能電表等三部分組成,總
自從上月29日郝秉武的迷你光伏小電站并網發電以來,一個月時間里,發電470多度,除去自家用了170多度電,多余的300多度電賣給國家電網,一個月還賺了200多元。
昨日,筆者在邵武城區郝秉武家的屋頂上見到了這座神奇的迷你小電站。發電站由18塊光伏發電板、一臺逆變器和一個智能電表等三部分組成,總發電容量5000瓦。郝秉武介紹,光伏電站利用太陽能電池板將太陽光能轉化為直流電能,通過逆變器將直流電變成標準的380伏交流電,自家所有的家用電器都靠它來供電。
郝秉武是邵武機務段退休職工,因經常關注國家新能源方面的新聞,對光伏電站有一定的了解。今年8月,在得知江蘇遠程光伏有限公司生產太陽能電池板后,萌生了在屋頂建設家庭光伏電站的想法。考察后,他便開始籌建自己的家庭光伏電站,上個月自建的發電站開始發電,郝秉武成為了閩北第一個建設家庭光伏電站的人。
“光伏電站受季節、天氣和時段等因素影響,每天的發電量都有所不同,光照度好的時候,一天能發20多度電,陰雨天一天也能發幾度電。”迷你太陽能發電站承建負責人潘平生介紹,國家電網對于光伏發電的應用和銷售,采取三種結算模式:自發自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全部賣給國家。郝秉武采用的就是“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除了賣電,根據國家政策,每千瓦時他還可以獲得政府補貼0.42元。
隨著太陽能利用技術的日益成熟,老百姓也可以在屋頂或者空地上建立家庭式的迷你太陽能發電站,但居民自行發電是否劃算?潘平生介紹,1千瓦功率的太陽能發電晶體板需要15-20平方米面積,而這樣的太陽能發電晶體板的成本在1萬元以上。從規模效益上考慮,一般要到2.5千瓦的規模以上回收成本才快。也就是說,居民要自行發電,需要投資數萬元,以郝秉武為例,建光伏電站投入了近五萬元,按每年發電5000度算,一年的收益是3800元左右。需要12年左右才能收回成本。
潘平生坦言,迷你太陽能電站更適合自建房及別墅型的居民家庭。居民小區也可整體申報安裝,如果有居民小區要整體申請,可委托開發商或物業公司到供電公司營業廳申請。
作者:何億梅 邱旭嵐 來源:大武夷新聞網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