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3日初步裁定從中國進口的晶體硅光伏產品存在補貼行為,并要求對相關中國出口廠商征收保證金。這是繼2012年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雙反”關稅后,美國再次對華光伏產品作出貿易制裁,標志著中美光伏貿易爭端進一步升級。但此舉遭到不少美國太陽能企業反對,因為征稅不僅會推高美國國內太陽能產品價格,也會損害美國太陽能產業就業。
美國商務部3日初步裁定從中國進口的晶體硅光伏產品存在補貼行為,并要求對相關中國出口廠商征收保證金。這是繼2012年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雙反”關稅后,美國再次對華光伏產品作出貿易制裁,標志著中美光伏貿易爭端進一步升級。但此舉遭到不少美國太陽能企業反對,因為征稅不僅會推高美國國內太陽能產品價格,也會損害美國太陽能產業就業。
美國商務部當天初步裁定,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晶體硅光伏產品獲得超額政府補貼,補貼幅度為18.56%至35.21%,遠高于2012年裁定的14.78%至15.97%的補貼幅度。基于補貼幅度的初裁結果,美國商務部將通知海關對中國出口的上述產品征收相應保證金。根據程序,商務部還將于7月底對此案作出反傾銷調查初裁,然后于8月中旬作出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終裁。
這意味著如果美國再次裁定對華光伏產品征收“雙反”關稅,中國光伏產業將遭遇美國全面設限,處境雪上加霜。與此同時,大量進口中國光伏產品的美國太陽能產業下游企業也將面臨較大沖擊。
代表約90家美國太陽能企業的平價太陽能聯盟當天發表聲明對商務部的裁定表示“失望”,稱這對整個美國太陽能產業來說是一次“重大挫折”,因為它將推升美國太陽能產品價格,并減少太陽能相關就業崗位。
該聯盟還指責商務部擴大光伏產品調查范圍,完全忽視現行有效的原產地規則,也不符合其2012年對光伏產品調查范圍的相關裁定。該機構認為,單靠貿易訴訟并不能解決光伏產品這個全球性爭端,最好的方式是美中兩國政府協商解決。
美國非營利機構太陽能基金會發布的調查顯示,去年美國太陽能行業聘用員工約14.3萬人,其中約一半來自太陽能安裝相關崗位,太陽能制造相關崗位僅占21%。從新增就業來看,去年太陽能行業就業增長約20%,其中大部分來自太陽能安裝、銷售和配送以及項目開發等崗位,太陽能制造相關崗位增幅不到1%。
擁有上千家太陽能企業會員的美國太陽能行業協會當天也發表聲明說,征收高額關稅將增加美國家庭負擔的太陽能成本,從而減緩太陽能推廣進程。過去幾個月,該協會已在促進太陽能世界公司和中國太陽能廠商進行協商,希望達成行業協議來推動美中兩國政府展開磋商。
光伏貿易爭端是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的縮影。隨著中國躍居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和中美雙邊貨物貿易額突破5000億美元,中美貿易摩擦增多在所難免,應以平常心看待。值得肯定的是,中美兩國政府越來越多地使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來解決貿易爭端,對緩和經貿摩擦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商務部已表示,將組織協調光伏業界和相關企業繼續做好損害、傾銷、補貼等問題法律抗辯工作,維護中方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