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德勤近日發布的2013年中國清潔技術行業調查報告稱,目前中國國內已披露的達成意向、簽約以及正在開發建設的光伏項目達到130GW。
該數字比中國擬定的到2015年裝機達35GW的“十二五”目標還要超出近3倍,潛在問題讓業內人士擔憂。隨著參與光伏電站開發建設主體的“多元化”,市場競爭的無序狀態對投資收益水準的拉低,亦引起業界擔憂。
今年3月,中環股份與呼和浩特市及林格爾縣政府簽署了一份累計投資200億元(人民幣,下同),建設2000MW光伏電站專案的框架協議。
今年7月5日,海潤光伏宣布攜手順風光電合作開發規模達479MW的光伏電站項目,簽約總金額高達近42億元。11月20日,海潤光伏發布公告稱,將在內蒙古阿拉善盟地區投建光伏電站,總投資100億元左右,專案規劃建設容量為1000MW。
陽光電源9月~11月先后公告,擬在安徽(200MW)、陜西(500MW以上)建設光伏發電專案。12月6日,陽光電源與江蘇蘇美達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簽署了 《戰略合作協定》,雙方擬在2014-2016年期間,在蘇皖兩地合作開發建設300MW光伏電站項目,重點是分布式發電專案。
8月5日,中國建設工業集團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投資200億元開發2500MW沙漠生態光伏電站。一天后,中航工業集團也宣布,未來3年內,將在北京、上海等11個省20個城市陸續投資38億元,建400MW分布式發電系統。
此外,國電、華電、中廣核等央企紛紛搶食光伏電站。非光伏企業的代表則有江蘇曠達、松遼汽車、華北高速等。
業內人士指出,這輪光伏電站搶裝潮來自政策利好與行業復蘇的雙重驅使。然而從目前整個光伏產業鏈來看,無論是上游制造業還是下游電站開發,依然存在產能過剩的擔憂。另外,目前電站開發已進入井噴階段,參與主體參差不齊,激烈的市場低價競爭已顯無序之態,將拉低電站建設的投資收益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