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光伏全行業資金鏈趨于斷裂的局面,有望顯著改善
太陽能發電網綜合報道:6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了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六項措施,直指困擾光伏行業的發電量收購、補貼發放不到位、融資困難等問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具體內容為:一是加強規劃和產業政策引導,促進合理布局,重點拓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二是電網企業要保障配套電網與光伏發電項目同步建設投產,優先安排光伏發電計劃,全額收購所發電量;三是完善光伏發電電價支持政策,制定光伏電站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擴大可再生能源基金規模,保障對分布式光伏發電按電量補貼的資金及時發放到位;四是鼓勵金融機構采取措施緩解光伏制造企業融資困難;五是支持關鍵材料及設備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加強光伏產業標準和規范建設;六是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做優做強,抑制產能盲目擴張。
國內光伏行業目前面臨的最緊迫問題,是全行業資金鏈趨于斷裂的局面,而上述第四條措施明確提出鼓勵金融機構采取措施緩解光伏制造企業的融資困難,這有望顯著改變光伏行業的經營困境。
除融資支持外,上述扶持措施中涉及的發電量收購、電價補貼等內容,也都直指制約國內光伏終端市場發展的主要障礙。特別是發電量收購,2006年出臺的《可再生能源法》,就已經明確規定要對光伏發電量進行全額收購,但該規定實際上從未被執行過,而這一點也正是造成國內光伏發電終端市場不具有投資價值的最大原因。
同時,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擴大可再生能源基金規模,保障對分布式光伏發電按電量補貼的資金及時發放到位,也是此前沒有提出過的。補貼資金緊張,也是政策面對于光伏終端市場不敢放手扶持的主要原因,如能解決這一問題,國內光伏發電市場有望真正啟動。
分析人士稱,上述政策,側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著力激發國內市場有效需求,推動產業升級,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加快發展的意圖十分明顯。待相關政策細化明確后,將快速推進國內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