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陜北長城橫跨的白于山區北緣,從靖邊的南五臺、煙墩山、牛圈梁、祭山梁、草山梁,到定邊的繁食溝、張家山,一座座白色風機一排排晶硅板如雨后春筍般覆蓋了廣袤的山巒。
作為中國能源新都的榆林市,在向傳統能源深度轉化利用的同時,已經向新能源領域邁進。他們充分利用資源優勢,以太陽能、風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逐漸推動新的能源結構調整,一座新能源都市正悄然形成。
國字號集團逐鹿新能源
以靖邊縣為例,近年來,這里先后引進魯能、大唐、國電、華電、華能、國華、中電投等“國字號”電力集團。2012年國華光伏20MW、華能龍洲風電二期49.5MW、國電草山梁風電一期49.5MW、國電祭山梁風電148.5MW、中電投李家梁風電一期49.5MW、華電王渠則風電99MW均已并網發電。目前靖邊縣的新能源發展儼然已成為工業轉型的又一支生力軍。
近年來,靖邊縣高度重視新能源產業發展,花大力氣、下大功夫發展新能源產業,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建設了陜西省第一個太陽能光伏產業示范園區——靖邊太陽能光伏產業示范園區,同時,引進多家大型電力企業,積極開發低碳環保綠色新能源。經過幾年快速發展,靖邊縣逐步形成以新能源產業園區為平臺,太陽能、風能發電為支撐的新能源產業,改變了靖邊縣能源開發“油氣獨大”的局面,展現了靖邊縣能源產業發展新形象。
發展新型能源節能減污
放眼靖邊太陽能光伏產業園區,荒沙變福地,一排排太陽能發電面板朝著太陽,將一道道耀眼光芒反射到天空。在600多畝的光伏發電園區用地上,一排排晶硅板面向太陽,將充足的光照高效轉化后,變成可利用的電資源輸送國家電網。
據統計,僅陜西光伏靖邊20MW項目每年就可節約燃煤9000噸,在節約用水的同時,還將減少相應的廢水等對環境的污染。電站現在年均發電約2700萬度電,實現銷售收入2930萬元。在國際資源日益趨緊的背景下,作為陜西省唯一的一家光伏產業園區,如果按照目前靖邊城市居民戶均年用電量100度計算,五年以后,該園區的年發電量將毫不費力地供應一個人口大約33萬的城市正常運轉3個月。
用新型能源逐步代替傳統能源
記者從榆林市發改委規劃辦了解到,榆林在發展傳統能源的同時,竭力發展新型能源,用傳統能源的生產逐步帶動新能源的發展,用新能源的發展逐步替代傳統能源。
富集的太陽能資源支撐起光伏發電產業,發電產業向下游又帶動了光伏裝備制造業。目前,榆林已建成光伏裝備制造項目西京電氣一期1500噸單晶硅項目,即將建成二期3500噸單晶硅項目;榆佳工業園陜西有色2.4萬噸太陽能級多晶硅項目已經開工。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榆林將充分依托煤電優勢、原料優勢、區位優勢,重點形成榆神、榆橫工業區為核心,府谷、神木、榆陽、定邊、靖邊產業園區為支撐的產業格局,發展煤電生產,多晶硅提純,太陽能電池光伏應用的產業鏈條,打造“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光伏產業基地。
榆林市發改委規劃辦提供的數據顯示,在未來的2013年,榆林還將計劃并網600MW。其中靖邊縣計劃并網400MW,定邊縣計劃并網59MW(華能分布式風電三期9.5MW+49.5MW),神木墩梁風電計劃并網49.5MW,橫山遠見狄青塬風電49.5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