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一列出在銳秀電池的研發和試量產過程中單多晶硅電池的I-V關鍵電性能數據的統計數值,可以看出,MWT電池短路電流密度(Jsc),開路電壓(Voc),填充因子(FF)和轉換效率(Eta)相較于傳統結構電池都有一定幅度的提升。在圖四中也展示了同一批MWT多晶硅電池轉換效率的統計分布圖。其電池轉換效率集中分布于17.5%-17.8%區間,中值達到17.63%。試量產的碎片率控制在2%以下,滿足最終量產的可靠性要求。
表一:銳秀單多晶電池I-V數據中值統計
MWT電池量產的另一個關鍵是必須嚴格控制孔洞附近漏電現象。如前所述,灌孔漿料的抗漏電性能在銳秀電池的制作工藝中有很高的要求。此外優化電池工藝的過程,嚴格控制濕刻工藝參數,改善灌孔漿料印刷質量和接觸特性,以及優化正面金屬化圖形,可以將銳秀電池的反向電流(Iver2)控制在0.3A以下。如圖五所示,工藝優化前后銳秀多晶硅電池反向EL圖上顯示,孔洞附近的漏電現象明顯減弱。
圖五:工藝優化前后銳秀多晶硅電池反向EL對比。孔洞內的漏電明顯降低。
5結論
晶澳太陽能銳秀電池的開發實驗的結果表明,在傳統電池的量產線平臺上增加一道激光穿孔工藝,既可實現MWT電池的量產化。銳秀電池的試量產證明了MWT電池在提升轉換效率和良品片產率的同時,生產成本也因此得到進一步的降低。
在未來,晶澳將繼續在電池校準片標準、測試機臺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以及背面電極附著力標準等方面繼續優化并提出相關行業標準[4]。同時MWT電池的優勢還在于能夠實現與其它高效電池技術的結合。晶澳將在提高MWT電池本身效率的基礎上,將這一基本的高效電池結構平臺與選擇性發射極(SE)[7]、局部背場鈍化(LBSF)[8]、n型電池結構相結合,進一步提高MWT電池轉換效率。
參考文獻:
[1] K. Meyer,et al., 2011,26th EPSEC,984
[2] M.W.P.E. Lamers1, et al 2010, 25th EPSEC,1417
[3] J.H. Bultman, et al., 2000, ECN publication, p1
[4] Wei Shan, 2011, 3rd Metallization Workshop, 6447
[5] Michael Neidert, et al, 2009, 24th EPSEC, 1424
[6] Rosalynne Watt, et al, 2011, 3rd Metallization Workshop, 6455
[7] Bing-Cyun Chen, et al., 2011, 26th EPSEC,2191
[8] B. Thaidigsmann1, et al., 2011, 26th EPSEC,817
本文作者:晶澳太陽能 湯坤,周艷芳,蔣秀林,樸松源,單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