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構預測,中國最大的10家光伏企業債務累計已高達175億美元,約合1110億元人民幣。其中,無錫尚德的總負債達35.75億美元,而它手中可動用的現金不足5億美元。顯然,不少光伏大佬們已經瀕于破產邊緣。但是高額的負債和眾多員工面臨下崗問題,卻成為當地政府和銀行的難題。
韓曉平: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政府和企業變得互相之間好像分不清界限,大家融在一起 當企業經營出現困難的時候,就把政府拖入一個困境之中,它的倒臺可能要把你拖垮,所以你又不能讓它倒,這樣就造成了很多問題。
從2005年開始短短的幾年間,活力充沛的光伏企業全線潰退。無錫尚德等光伏界里曾經耀眼的地方名片,如今已變成政府的負擔和麻煩。
韓曉平: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很多產業都是這樣,都是趴在政府身上,賴在政府身上,什么事情都要政府替你買單,典型的太陽能產業就是這樣,你盲目擴張的結果,最后沒辦法,讓老百姓買單,讓政府買單。
白巖松:今年是發展市場經濟在中國確立的20周年,人們愿意高呼“信市長不如信市場”。可真到了現實中,這市場與市長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中國式市場經濟”還真很難讓你堅守理想主義。光伏產業高速發展的時候,一些地方政府跟定了它。可如此一來,一些光伏企業生死存亡的時候,企業的老總就把希望投到了市長帶來的救援身上,從政策到資金都要。面對光伏的中國老大,無錫決策層就有兩派意見,一,得救,二,不救,讓市場說話。可是這話不好說呀,誰讓你以前和他走得那么近呢?
一眼望下去,根本看不到任何一個太陽能的電池板。要到歐洲去,在德國這些國家,跑到樓頂上去一看,星羅棋布,到處都會有,德國的陽光還不如北京好,它都會裝那么多的電池板。
從韓曉平14層辦公室的窗戶向外看,找不到任何一個太陽能發電板。而在德國太陽能發電的使用者三分之一都是普通居民,不僅很多房屋上會安裝太陽能發電板,像這樣的路邊移動書亭也會用太陽能發電來提供照明。而且德國政府近幾年每年都會按比例推進太陽能設備的降價幅度,來刺激太陽能市場的需求和普及。而在國內,如果不是因為此次光伏行業出現危機,引起國內對產業發展的一系列反思,可能誰都不會注意到光伏,因為它離我們的生活太遠了。
韓曉平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這些年來,我們自己沒有在真正開放光伏市場方面做真正地工作。#很多企業都是地方領導的政績工程,##地方政府追求GDP,它希望這個產業只發展制造業,我來制造這個產品賣出去,90%的產品銷往國外的,甚至可能比例還要更多一些。但是從來沒有很好的考慮我自己怎么用,所以一直也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市場。
10月25日,財政部、工信部、商務部、國家能源局在河北保定召開會議,商討如何幫助光伏企業度過“寒冬”。會議中提到下一階段的工作內容,將繼續擴大國內光伏的應用規模。隨后第二天,國家電網多年來首次“表態”為光伏發電項目開“綠燈”:從11月1日起,6兆瓦及以下容量的光伏發電項目,不但可以直接入網,而且使用后的富余電量還會全額收購。
韓曉平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這一次提出來6兆瓦以上,就是6000千瓦以上的太陽能電站,應該說也是一個挺大的電站了,這樣的電站接入電網可以不交任何的費用,而且電網在45天之內會把這些事情給你辦妥。這個應該說是一個重大的進步,這個確實在中國會啟動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
國家電網這樣的承諾,解決了長期以來存在的入網難問題。無疑為光伏產業打開國內市場的大門提供了可能。而像尚德這樣面臨或破產或被國有化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