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天發布的《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提出,到“十二五”末,非化石能源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11.4%,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到30%。同時,“十二五”時期,中國堅持集中開發與分布式利用相結合,推進太陽能多元化利用。到2015年,中國將建成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2100萬千瓦以上,太陽能集熱面積達到4億平方米。
關鍵點二:能源市場化改革有望鋪開
“十二五”期間,我國能源發展的重點任務還包括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全面推進節能提效,加強用能管理;推進電力、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重點領域改革,理順能源價格形成機制,鼓勵民間資本進入能源領域。推動技術進步,提高科技裝備水平。深化國際合作,維護能源安全。
權威人士表示,相關部門正在積極推動電煤價格并軌制的研究改革,其中,將在煤炭運輸、彌補歷史電價以及煤電聯動規范等三方面提出完善意見,積極推動我國電煤價格機制方面的改革。
此前,國家發改委在廣東、廣西開展了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相關經驗未來有望得到推廣。而備受關注的成品油價格機制等改革方案也即將出臺,我國能源市場化改革有望全面鋪開。
據介紹,“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實施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的措施。業內人士表示,方案的框架已經成型,隨著《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獲批,該方案也將適時發布。
王仲穎表示,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主要是控制化石能源消費,這有助于我國調整產業結構,推動能源開發利用方式變革。
此外,“十二五”期間,我國還將推動能源的高效清潔轉化。高效清潔發展煤電,推進煤炭洗選和深加工,集約化發展煉油加工產業,有序發展天然氣發電;加快能源儲運設施建設,提升儲備應急保障能力;實施能源民生工程,推進城鄉能源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十二五”時期,要加快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強化節能優先戰略,全面提高能源開發轉化和利用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
關鍵點三:鼓勵民間資本進入能源領域
無論是《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還是《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都表明了鼓勵民間資本進入能源領域以及在能源開發利用領域深化國際合作的態度。
10月16日,西氣東輸三線工程和蒙西華中鐵路煤運通道的同時開工,標志著能源、“鐵老大”等壟斷領域向民資開放邁出實質性一步。這兩個項目向民資開放示范項目,投資總計近3000億元,民資有望“分羹”466.9億元。專家表示,兩個大項目的開工意義重大,意味著我國壟斷領域向民資開放“破冰”,提振了民資進入壟斷領域的信心。
在鼓勵外資方面,白皮書特別提到“中國鼓勵外商以合作的方式,進行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開展頁巖氣、煤層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鼓勵跨國能源公司在華設立研發中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鄧郁松表示,在能源準入方面,我國應以更有效實現資源的開發利用為衡量標準和最終目的,吸收國資、民資、外資等多元資金和資源參與,逐步淡化企業性質的身份。
以熱火朝天的頁巖氣開發為例,我國第二輪頁巖氣探礦權招標改變了此前單獨向央企國企邀標的方式,轉為向社會廣泛主體公開競標,民間資本和中外合資企業均迎來了參與開發的機遇。
中石化集團高級工程師包書景表示,我國在頁巖氣技術領域仍存在較多難點,需要加強國際合作。此外,我國石油公司在山巖鉆井的經驗比較多,但頁巖條件下鉆井的經驗比較少,這方面也需要向國外企業學習借鑒。
關鍵點四:核電建設穩妥
作者: 來源:新華能源
責任編輯: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