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中廣核集團要建一座核電站,但根據規定,必須要同時建一所同比例的清潔能源電站,我們就負責對其進行建造。”該人士對記者說。
目前,國內市場份額在英利業務中的比重正穩步上升,二季度中國地區銷售收入也比一季度增加近10%。但受訪企業均對記者表示,受客觀條件影響,國內光伏市場目前還是比較難做。
“做國內市場的,風險不好控制。”趙東認為,花巨大成本投資國內市場很可能得不到相應回報。
他舉例說,由于光伏發電要并入電網,部門利益博弈可能會限制光伏發電的頻率,進而拉長光伏企業成本回收周期。與此同時,企業投入的成本高昂,因為光伏設備通常會安裝在光照條件更好的中國西部,但東部地區是用電大戶,客觀上增加了發電成本。
英利內部人士則對記者說,國內對光伏應用的政策支持空間還很大,國內民用光伏領域尚是空白。“不論是中國的電網接入還是法律法規都需要時間完善,因此想一下子把所有產能都轉移到國內進行消化是不現實的。”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鐘寶申對記者說。
利好政策:不能“包治百病”
為了幫中國光伏企業度過艱難期,國家層面也陸續出臺扶持政策,參展光伏企業對此普遍表示歡迎。
據媒體報道,國家能源局9月14日擬定了《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的通知》,稱將出爐一個“一期為15GW總裝機容量的分布式發電規劃”。這比其9月12日印發的《太陽能發電“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光伏分布式發電占據10GW的裝機容量多了近一半。“不同于建地面電站式的集中式發電,分布式發電主要是利用分散式的、布置在用戶附近的發電單元發電,比如通過屋頂太陽能發電,主要為工廠、節能建筑等場所供電。”英利內部人士對《國際商報》記者解釋說。
該人士表示,由于不經過電網,這種發電方式可以避開繁瑣的并網手續,因此分布式發電裝機容量的增加會給企業帶來更多機遇。目前,英利分布式發電業務比例約占30%。
此外,國家發改委近期也密集組織各職能部門研究制定扶持光伏產業發展意見,并列出12家重點扶持企業名單,組織國開行對這12家企業擴大金融授信額度,加大貸款資金支持。
但英利集團首席技術官宋登元對記者表示,政策只能為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并不能“包治百病”。企業的創新升級才是發展之本,畢竟最終拼的還是產品和技術。宋登元表示,一年來,英利集團在多項科研創新上取得突破,其中包括熊貓N型單晶硅高效太陽能電池、大容量磁懸浮飛輪儲能技術及MWT電池研發技術等。
對于光伏產業的未來,趙東依然充滿信心:“光伏市場還是會有,行業也還是要發展,只要市場有需求,我們就要做。我相信困難只是暫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