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現在整個歐洲市場的量,能持平就不錯了,很可能還在萎縮,因為太陽能發電已經裝了很多了。還有很多當地的補貼政策正在減少,很多市場也在一個轉型的階段,從原來的FIT政府補貼轉到市場驅動的過程中。所以歐洲市場短時間內還不太穩定。
現在發展比較快的其實是一些新興市場,比如中國、日本、南美。美國也在興起,但現在在反傾銷。還有非洲。所以這些方面我們走得比較多。
記者:晶澳最近在歐洲市場也在做一些面向終端消費者的公關行為。這是否為你們一個最新市場營銷動向?
方朋:我們從2011年開始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商,超過了德國的Q-Cells。同時,市場也驅使我們往下游走,所以我們組件的產能現在也比較大。組件就需要更接近終端客戶。所以我們最近贊助了德國的自行車協會,德國自行車隊今年在倫敦奧運會上拿了多枚獎牌,德國自行車協會的會長也是綠色人士,他還做過德國的國防部長,競逐過總理。自行車協會的理念也很好,有2000萬會員,占德國人口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而且這些人都是綠色人士,是很好的目標群體。同時,我們對歐洲市場量的增長,也需要增加一些售前售后的支持。但在新興市場我們也有很多投入,比如在日本。以前晶澳主要面向的是大公司,比較少面向消費者。未來我們也會多轉向一些消費者。
記者:你也說到光伏行業中上下游利潤較高,中國處于中游利潤被擠占。這是否意味著像你們這樣的企業現在會更多往產業上下游延伸?
方朋:我覺得更多的還是專業化。中國企業現在在上游也做起來了,規模也很大;下游方面,國內的市場明年就會變成全球最大。但現在整個行業還在早期階段,還要有一個大規模的發展。所以還是要通過市場化的管理來改善自身運營的條件,行業環境還是要通過市場競爭、淘汰來建立起來,不要人為干預。國內和國際都應該繼續通過自由競爭、有序的淘汰,把行業建立起來。
記者點評:有過國外留學、研究和產業經驗,流利的英語,老練的國際交流能力,方朋身上這些特點或許在中國太陽能企業管理人中并不少見。這正是因為,在這場潛在的能源革命中,中國不再是“后發國家”,而是與發達國家幾乎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如他所說“太陽能是眾多新興產業中,中國惟一一個在國際發展早期階段就占了主導地位的產業。”
眼前的貿易爭端,關系到對未來的爭奪,但貿易戰也可能對全球產業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從方朋等人身上看來,他們并不太擔心。認識到太陽能行業的巨大前景,理智的國家和政府不會讓貿易戰摧毀這個行業的未來。只是在這段行業格局、貿易規則的大轉型時期,必然對企業充滿重重挑戰。就要看誰能在大浪淘沙中生存下來。
方朋簡介
晶澳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2008年到2010年在百世德太陽能高科技公司任執行總裁,曾是中國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公司之一華虹NEC執行總裁,并在美國硅谷應用材料公司和AMD擔任多項技術及管理職位。美中綠色能源促進會(UCGEC)董事、中國SEMI光伏顧問委員成員,并曾擔任圣塔克萊拉電子工程師協會主席。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電機系碩士博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