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紀凡:雙反是政治案件 光伏產業中歐合作空間巨大
從被寄予厚望的朝陽產業,到如今連續四季度行業虧損,中國年輕的光伏產業,短短幾年歷經冰火兩重天。是何原因造成如今危局?美歐祭起雙反大棒、困境之下,部分地方政府出臺強力政策救市,對于整個產業是福是禍?本期《財經面對面》對話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詳解光伏危局。
記者:高總你好!
高紀凡:你好。
記者:高總我們知道您是最近熱點人物,最近歐盟對中國光伏產業的反傾銷立案也是吸引了眾多人的目光,您對這個事件怎么看?
高紀凡:9月7號歐盟對中國的光伏產品反傾銷立案已經宣布,這件事情首先是個壞消息,它對中國光伏產業形成一個巨大的壓力。當然大家在這個情況下,實際上很關注這個反傾銷立案以后,整個這件事情的走向。在這里面這件事情我覺得首先立案不等于說定案,在8月30號溫家寶總理和默多克總理有一次會談,雙方都同意說我們要盡最大努力溝通協調,去消除反傾銷。我覺得對這件事情,應該說做好兩手準備。第一手是按照歐盟貿易委員會的調查程序,去積極配合它的這個調查,爭取能夠在盡可能合理的公平的環境下,有調查的進程。
另一方面,在兩國領導人或者是推動下面,建立一個政府間的企業間的相互溝通協調機制,找一個不一定要通過未來調查或者裁定,或是通過協商解決的方案,我覺得這也是個更好的解決方案。
記者:我們知道在今年達沃斯論壇剛開始的開場會議上,您當時也是談到了,希望政府更多介入起來,政府幫您協調中國的光伏企業和歐盟之間的關系,目前做到什么樣的程度了?
高紀凡:實際上歐盟對中國反傾銷案,一表面上看起來它是一個所謂正常的,小的行業組織在歐盟委員會的投訴。但實際上更多的他是一個政治的案子,是由于歐盟經濟的相對的不景氣,他的一些企業在這個市場上的競爭力相對不行,導致了他破產或者是負債的壓力,或者是這個情況下就導致這些企業需要通過貿易保護的手段來尋求對自身的保護。
這就上升到整個一個國家,或者大的區域利益的層面,如果說歐盟能夠和中國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協商,這樣的話最后雙方都是有利的,不僅僅是在太陽能行業里面,甚至在整個雙邊經貿合作中間都是有利的。
如果說歐盟和中國之間,由于這件事情用不公平不公正的辦法,對中國進行了不合理的稅收裁定,毫無疑問會引起中國的這個行業以及中國政府的強烈的不滿。這個時候當然會引起雙方的一些更大范圍的一些沖突,當然更多的損害到雙邊的貿易,引起雙方的損失。作為政府領導人之間的共識,這是一個很好的基礎,說明我們的政府領導人還是非常清楚,中國和歐盟之間只有通過合作才能雙贏。假定有對抗的話是雙輸的。當然在這個里面,除了政府領導人和政府部門積極溝通協調找到解決方案,企業之間也是要從原來的對抗的局面,走向一個合作的局面,這個雙向應該去努力,實際上中國市場未來也會很大,明年也肯定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德國的公司應該謀求在中國市場上取得一定的發展,在這里面可以單獨發展,也可以和中國企業合作。中國企業在歐洲市場上,如果能夠和德國企業進行更好的合作去發展,應該說也會有潛在的價值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