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中美合資的正泰新能源還算幸運,一位接近正泰集團的知情人士透露,公司有風投參與,并非主利用銀行貸款,且正泰集團本身財力雄厚,尚不會出現大危機。
另一方面,此前國家積極支持的一些光伏電站工程,也由于配套措施等不力,而難達預期效果。
上述浙大專家介紹,2009年7月,國家財政部推出金太陽工程,對光伏發電的補貼高達50%,而從去年開始其中部分工程已陷入停頓狀態。且這些電站等示范工程總體產能也僅2GW左右,“今年有所增加,但最多也不太可能超過5GW”。
他說,根據目前成本,1GW電站的投入成本超100億元,要達到原先30GW產能則需前期投入3000億元,而市場需求不大的情況下,這部分成本難有回報。
而且建電站的關鍵入網問題并未解決,“原因是太陽能發電量較傳統能源小,質量不高,功率輸出還不穩定。太陽能發電份額占到10%以上,才會對現有電網造成沖擊。”上述浙大專家稱。
孟良說,要從傳統發電系統分一杯羹也不易,更何況太陽能技術整體轉化率僅在10%余,遠低于汽油、煤等70-80%的轉化率。
面對需求困境,部分企業正在尋求國外建廠等機會。趙永紅告訴本報,浙江的萬象、尖山光電、弘晨等企業已在國外有太陽能工廠,而正泰此前也正在接洽中。
而下一步對于光伏產能的轉型引導,也被提及。
孟良指出,晶硅的國際市場已有上千億的規模,沒有達到崩潰邊緣。“而薄膜硅電池市場也醞釀了這么多年,應該到了要有所突破的時候。”孟指出,薄膜硅電池可以運用在建筑的外玻璃、手機膜、手提電腦、衣服上進行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