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


觀察|中歐能源合作現狀、潛力及風險簡析

2025-08-19 08:48:33 太陽能發電網
  近年來,國際形勢風云突變,受氣候變化、地緣政治等多個不穩定因素疊加影響,全球能源市場供求關系、運輸通道、競爭格局進入深度調整期。我國和歐洲作為全球兩大重要經濟體和能源消費體,在這個大背景下,開展合作不僅對保障自身能源安全、支撐經濟和環境可持續性發展意義重大,也將深刻影響全球能源格局。因此,深入研究我國與歐洲能源合作現狀、潛力和挑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價值。

  中歐能源合作現狀

  我國擁有龐大的能源消費市場和迅速崛起的能源技術產業,在可再生能源設備制造和特高壓輸電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歐洲則憑借先進的能源技術研發能力、成熟的市場機制以及豐富的能源管理經驗,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發揮著引領作用。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為代表的中國外貿“新三樣”,為中歐氣候合作和綠色轉型注入了新動力。雙方在能源技術、資源、市場等方面具有很強的互補性,為深入開展能源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中歐能源合作的溝通與對話機制不斷完善

  中歐在能源領域的合作源遠流長,雙方構建了完善且系統的對話與交流機制。早在2005年,國家能源局與歐盟能源總司就建立起政府間能源交流合作機制,一年一度的中歐能源政策對話,圍繞能源政策、安全、基礎設施以及可再生能源等關鍵議題深入探討,成果豐碩。2019年,中歐能源合作平臺項目(ECECP)成立,旨在進一步強化雙方在能源政策與商業領域的對話協作。2022年3月31日,第十次中歐能源對話以視頻形式舉行。雙方就能源安全、全球能源轉型等議題深入交換意見,對中歐能源技術創新合作平臺、中歐能源合作平臺的工作進展進行了匯報,并就后續合作重點與方向達成共識。2023年10月12日,第十一次中歐能源對話召開,雙方聚焦能源安全與轉型、可再生能源、電力市場改革等關鍵領域,繼續為深化合作謀篇布局。除了中歐層面的合作機制,中國還與多個歐盟成員國搭建起雙邊能源對話交流機制。中法能源對話、中瑞(士)能源工作組會議等機制陸續建立,有力推動了在能源轉型、核電、先進光伏等諸多領域的合作持續拓展與深化。

  (二)中歐能源電力合作領域廣泛且成果豐碩

  1. 在可再生能源發電方面合作廣泛

  我國擁有完整的可再生能源產業鏈,從設備制造到項目建設和運營,都具備較強的競爭力。我國企業也在歐盟國家積極開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項目。例如,國家能源集團國華投資歐洲新能源公司在希臘投資的色雷斯風電項目,其格拉瑪提卡奇風電場每年生產綠色電能約1.6億千瓦時。通用技術中機歐洲(意大利)有限公司承建的曼杜里亞7兆瓦光伏電站項目已正式交付。歐洲在生物質能利用技術方面較為先進,我國企業與歐洲企業合作,引進相關技術,在國內開展生物質能發電、供熱等項目。在冰島,我國企業與當地合作開展地熱能開發,共同探索地熱能的高效利用等。

  2. 在能源存儲與智能電網領域打造合作典范

  隨著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發展,能源存儲技術變得至關重要。歐洲的一些電池研發企業與我國企業合作,共同研發新型電池材料和電池技術,提高電池的性能和壽命。同時,雙方在儲能系統的設計、建設和運營方面也進行了經驗交流和合作。2025年5月,德賽電池在歐洲智慧能源展上與土耳其Hyt Enerji公司簽署了協議,將供應200套215kWh一體化工商業儲能系統。2025年5月,三孚新科旗下邦越新材與歐洲諾賽博簽署協議,就半固態高安全電池關鍵材料產業化開展合作,共建聯合檢測實驗室,構建“安全 +”應用生態,打造中歐合作典范。

  我國的特高壓輸電技術也為歐洲智能電網的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例如,國家電網公司與葡萄牙電網公司合作成立研發中心開展跨國智能電網互聯互通項目的研究和試點。

  中歐能源合作潛力分析

  (一)技術合作空間廣闊

  我國在可再生能源設備制造領域具有顯著優勢,如光伏組件、風機制造等。同時,我國在特高壓輸電技術方面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能夠實現遠距離、大容量的電力傳輸,為可再生能源的跨區域消納提供了技術保障。在氫能等新能源前沿技術方面,雙方也有較大的合作空間,國家能源局牽頭設立了中歐氫能專項工作組,推動中歐研發與技術交流及項目落地。歐洲在海上風電的設計、建設和運營方面擁有成熟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在能源存儲技術領域,歐洲的一些企業在電池研發和儲能系統集成方面處于世界前沿。

  (二)中歐能源市場需求互補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能源結構的調整,對清潔能源的需求不斷增長。我國龐大的市場為歐洲的能源技術和設備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我國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能源服務等領域也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吸引著歐洲企業的參與。

  歐洲需要大量的可再生能源設備和技術來實現其能源和氣候目標。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設備生產國,能夠滿足歐洲市場對低成本、高質量能源產品的需求。我國在水電、風電、光伏等領域的渦輪機模型技術與歐盟深海、多風的自然環境適配度高,且海上渦輪機的功率及產品迭代速度還在持續提升。此外,歐洲在能源存儲、智能電網等領域的市場需求也為我國企業提供了合作機會。

  我國從歐洲引進和進口先進的能源技術和設備,同時向歐洲出口可再生能源設備和相關產品。在能源投資方面,我國企業積極參與歐洲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如在希臘、克羅地亞等國投資建設風電項目;歐洲企業也參與我國的發電和能源存儲項目。

  中歐能源合作面臨的挑戰

  (一)政策法規差異和貿易保護主義的風險

  1. 中歐雙方在政策法規方面的差異

  近年來,歐洲一些國家對我國的可再生能源產品采取了貿易保護措施,如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等。這些措施限制了我國可再生能源設備的出口,增加了我國企業在歐洲市場的經營成本和風險。受能源價格升高的影響,歐盟的綠色政策正在轉向更務實、更審慎和更具彈性。2025年1月29日,歐委會發布《歐盟競爭力指南》,在綠色轉型方面,歐盟強調要在“新政”和競爭力之間取得平衡。2025年2月26日,歐委會又發布《清潔工業新政》和《綜合簡化提案》,前者旨在持續推動歐盟向清潔和具有競爭力的工業體系轉型,后者則提出對歐盟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企業可持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CSDDD)、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等法規進行修訂。從內容上分析,提案整體上縮小了法規的適用范圍、延緩了執行時間,并放寬了盡職調查與一些信息披露的合規要求。2025年3月5日,歐委會又提出《汽車行業行動計劃》,表示將適當放松汽車碳排放的合規標準。

  2. 歐洲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歐盟呼吁警惕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加強綠色領域鋰電池和光伏制造本土化。2023 年5月16日,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的協議公告后生效,中國企業面臨部分出口歐盟產品須繳納 “碳關稅”的壁壘。

  (二)中歐在能源技術標準方面的差異挑戰

  中歐雙方在能源技術標準與認證方面差異很大。歐盟在能源領域有嚴格的技術標準和認證體系,程序復雜。例如,歐盟要求在可再生能源設備的認證標準、智能電網的技術標準等方面,進口產品要符合歐盟的安全、環保、能效等標準。中國企業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資金來了解、適應歐洲標準,并獲得相關認證,這對我國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生產管理提出了較高要求。中歐在能源技術標準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產品和技術標準在雙方市場的推廣和應用受到限制,這給合作帶來了不便。

  (三)投資環境與政策風險

  歐洲一些國家的投資環境和政策存在不確定性,某些國家的能源政策正在調整,對可再生能源項目的補貼政策可能發生變化,導致項目的投資回報率下降。此外,歐洲還有部分國家的政治局勢不穩定、法律法規不完善等也可能給我國企業的投資帶來風險。(王文)

作者: 來源:中國南方電網 責任編輯:jianping

太陽能發電網|nj-bjj.com 版權所有